阅读:0
听报道
作者丨陈虎平
台阶越往上,自我提升更重要
90 后已经开始创业了,生机勃勃。他们创业,有人投资,自己不用花钱,休学一年,要是钱烧完了还可以继续读书,要是做成了,毕业文凭就不是必需。
对 90% 以上的人,文凭的作用不就是为了敲开职场大门么?90 后的创业者如果成功了,就不再需要那份文凭。这是佼佼者。
另一方面,也有人说,90 后不上进。他们在大城市长大,生活条件好,从没挨冻受饿。学习环境也好,中学老师往往是博士,工资高,倾力钻研。
父辈的那些传统人生目标,在他们那里就不是目标,而是现实,是理所当然应该有的。他们不会为此焦虑。
唯独要解决的问题是,还有什么挑战,可以刺激一下自己的?这不会比当年父辈从小地方到大城市打拼容易。有时还更难,因为台阶越往上,成功概率越低,自我提升更重要。
财富和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认命的年轻人比例会增多。
该有的,已经有了。家里准备好了。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不能有的,成本都太高,怎么也够不着。家里没给准备好,自己从零开始,很遥远。还不如开开心心过日子。反正过得还凑合,就别较那个劲了。
这种心理活动,会自动带来身份认同,社会地位由此锁定。所以,阶层固化不是社会恶意,而是个人选择。
与认命心理同时发生的,是动力不足。动力不足是人们对大城市孩子的普遍评价。然后就上升到道德了。
生活环境好,孩子不愿吃苦,比较懒。似乎要送他们去吃苦,在逆境中成长,才能成才似的。父辈当年很吃苦,因为那时要温饱,如果不卖力气,就饿肚子。
在外部环境严苛时,行为必讲理性和效率。不讲理性、不讲自律,随时被打脸。但生活水平上去以后,外部压力下降了,行为会感性,玩得转,输得起。
优秀始于前代的铺垫
还能更上一层楼的,运气很重要。
靠近创业活跃的科技园区、刚好学了计算机和数理专业、父母正好认识一些人。90 后的一些佼佼者,让人觉得汗颜,那么年轻,就拥有那么多。好像这一代人是不同了。
当然,在行动的内容上,是有差异的。但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不同。就不同而言,各代人都是相同的,都跟自己的上一辈有显著的不同。
70 后比前辈更优秀,80 后比前辈更优秀,90 后比前辈更优秀。过几年还会听到 00 后比前辈更优秀。
只要社会财富水平不断提升,后代总会比前代更优秀。后代的优秀不是自己从零开始取得的,而是前代铺垫、培养、积累的结果。
90 后的特点,是在走第 5 层、第 6 层台阶。台阶越高,越引人注目。但他们能从第 5 台阶开始,那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给他们做了准备。
回溯到家族那里去,这些父母从第 1-2 级,一路突击到了第 5 级。也许还不服老,还在努力工作,但基本上也就这样了。下一辈的故事,是在新的台面上展开的。
家族积累的阶层差别
这些运气,普通子弟是不太可能有的。普通子弟还处在大城市孩子的父母当年拼搏的阶段。
从一个小地方,考到大城市的大学,然后留在本地工作,挣钱、买房、成家、升职,一天工作 12 个,14 个,16 个小时,搏命。勤奋很好,但结果不一定比好家庭里出来的孩子强。
不是个人能力问题,而是家族积累的问题,是你从哪个台阶开始的问题。大城市的 90 后从第 5 级出发,小地方的 90 后还是从第 1-2 级出发。这是家族积累的差异。看你处在社会台阶的第几级。
假定每一代能爬 3 个台阶,很不错了。5-7 年一级,从 20 岁到 40 岁,人生能有几回搏,15-20 年,连升 3 级。40 岁以后,人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基本就停滞、甚至倒退了。接力棒传到下一代。三代人,爬 10 级,成为杰出家族。
你一个人,从地面开始,20-30 年不间断,爬 5 级,40-50 了,还搏斗呢。别人从父母创造的第 3 级台阶开始,爬 3-4 级,35 岁,就到 7 级了,就比你强了。这就叫阶层差别。
这与社会体制无关、与工业化农业化环境无关。它只与生物社群的资源稀缺下的地位竞争有关。
攀登新的台阶
十台阶论,不是真的说就是十个,不是八个,或者十八个。十,是一个任意的数字,它仅仅表示,从山谷到山顶,有很长的距离,有好多个平台。
你的任务,不是抱怨身在哪个平台,而是从你所在的平台出发,向高处前进。真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面对残酷的现实。前进,是自我赋予的意义。没有人逼迫你这样做。这只是一种选择。
选择,没有为什么。有时,选择甚至是一种情绪。不服输、不甘心。不信邪、不怕鬼。深刻的触动,来自经历。
见得多了,你才知道现在的自己真的如此之 low。奋斗的动力,就是这么来的。都不敢去见,那就自我封闭,自我认同,自我锁定了。当然,不会有人跑来跟你说,你好 low。没人跑来跟你玩,这就是对你的惩罚了。
选择没有好坏,后果有好坏。情绪没有真假,只有强弱。动力不足,认命,说白了,就是情绪不够、受的刺激太少、地位高低的触动太轻微。
说你自己也就这样了,这不过是一种独断和教条罢了。要用新的自我期待,编织一套自己的叙事,组织自己的资源,去攀登新的台阶。
注:本文摘自陈虎平《打破自我的标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