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直在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可为什么追随激情,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为什么努力,却仍不能自主自己的生活?身处职场我们遭遇种种问题。原来打不好职场这手牌,是你出牌出错了顺序!下面就一起来看开智校友掬元,通过《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一书,对工作所作的深度思考和探寻。
如果你是职场新人,可能面临这样那样的困惑:你选择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但这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你很难胜出;又或者,你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随便找一份工作先干着;工作一段时间后,你又觉得自己的工作单调重复时间长,要求多一些自主权,老板直接把你的工作量降为了 0。 你不得不妥协,最后陷入迷茫,这份工作的意义在哪里?自己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
2010 年夏天,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博士后面临与你同样的问题。作为麻省的毕业生,他最希望成为教授这个令人尊敬的职位。但学术就业市场从来都很残酷,而他毕业的时候,整体的经济形式看起来并不那么好。更糟糕的是,他的研究方向一直不热门。如果继续在学术机构就业,他很有可能要去一些他不喜欢的城市工作和生活。
他就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卡尔·纽波特。这个挫折使得他不得不开始思考,如果最初的选择不是自己热爱的职业,人还有没有可能爱上自己的职业?
从而,他踏上了探寻之旅。所幸,他发现了那些追随激情,「做你爱做的事」的人,并不都发展得很好,有些还过得很糟糕;而那些最初没有机会选择自己热爱工作的,也并不都发展得很差,有些还发展得极好。
于是,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了一系列博文,反驳职场上最流行的「激情假设」:
要获得职业幸福,关键是首先搞清楚自己的激情所在,然后找到一份与这种激情相匹配的职业。这种假设既是错误的,也是有潜在危害的。
很快,这些博文获得了读者们的大量反馈。在这些反馈的帮助下,卡尔·纽波特决定探访那些最终爱上自己职业的人,向他们了解如何才能最终爱上自己的事业,了解他们经历了什么样的职业路径。对这些案例进行思考和整理后,卡尔·纽波特写下了《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本畅销书。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正确工作的书。卡尔·纽波特通过丰富的案例和严密的逻辑,证明了激情、自主感、使命感并非不可取。而是由激情思维、自主感、使命感、工匠思维、打磨稀缺技能和积累职场资本,组成的这副职业牌,很多人出牌出错了顺序。在难以持续的兴趣中追随激情,一无所长的时候要求自主,在没有价值的重复中寻找使命,结果必定导致全盘皆输。
从追随激情,到发现你的职业激情
「最快乐、最有激情的员工不是那些将激情化为工作的人,而是那些做得足够久从而擅长于自己所做事情的人。」正如书中这句话所说,事实上职业激情是稀缺的。卡尔·纽波特用加拿大心理学家罗伯特·瓦勒朗的调查研究证明,很多人认为自己拥有激情。而事实是,在确认的激情中,只有 4% 与工作和教育有关,其他则无法与职场或职业关联。
耶鲁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艾米·瑞斯奈斯基则发现,除了好运得到热爱工作的人,工作类型本身与起初人们对其喜好程度没有太大关系。那些做得越久从而擅长于自己所做事情的人,越有可能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卡尔·纽波特重新解读了「自我决定论」,以证明为什么擅长于自己所做事情的人在职场上拥有更持久的工作动力: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不管是在工作场合还是在其他场合,如果想要获得动机,你都要满足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
自主:对自己的生活拥有控制力,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重要的。
胜任:感觉自己擅长自己所做的事情。
归属:感觉自己能与他人建立联系。
他认为,其中最核心的要点是胜任。胜任工作不仅会因表现出色而产生成就感,而且,作为奖励,通常还能获得更多的工作自主权。换句话说,即使一开始你没有机会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如果你愿意为精通技能程度而不断付出努力,那么胜任和自主是可以实现的。干得越好,你越可能逐渐激发内在动机,越是充满激情地工作,从而形成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追随激情,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这件事本身并没有错。错误的是,不要认为没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是件糟糕的事情,更不要仅仅为此不断跳槽,错失精通技能的机会,陷入职业发展的恶性循环。
那么,如果不以「激情假设」为指导,如果「正确地工作」比「正确」的工作更重要,你应该怎么做呢?
从要不要自主,到如何能拥有自主
大概没有人不喜欢在职场中拥有自主了。弹性的工作时间,自己擅长的工作,有时还可以跟老板多要些假期,想想都很爽。甚至,你还可以挑选自己的老板,一言不合就炒老板的鱿鱼。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才能拥有职场上的自主话语权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你拥有稀缺的技能,有人愿意为你的技能买单时。对于老板来说,他真正关心的并不是上下班时间,不是你想休假多久,更不是你收发邮件的频率,而是你的成果究竟给他带来了什么价值。没有好的技能,就没有成果;没有成果,就没有工作自主权。你一定「要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如何做到?卡尔·纽波特认为,你需要从「激情思维」转变为「工匠思维」,向真正的手艺人那样对待工作。「工匠思维」先行,激情会随之而来,自主权也会接踵而来。
什么是「工匠思维」?工匠思维,关注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激情思维,则关注世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卡尔·纽波特认为工匠思维具有清晰性,而激情思维则让人陷入含糊且无法回答的问题泥潭。
工匠思维包含着某些能使人摆脱束缚的内容。它要求你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去担心工作是不是“刚好合适”,而是要俯下身子、努力让自己真正优秀起来。它主张没人欠你一份好工作,你要自己去努力争取,而且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如此,「工匠思维」重点关注个人稀缺技能的打磨,不同类型的工作则可视为:打磨个人稀缺技能和秘密武器的兵工厂。因此,在卡尔·纽波特看来,不管你现在的工作如何,只要你的工作符合以下三个标准,你都能以「工匠思维」为基础,打造一份有吸引力的职业。
-
形成能区别于他人的核心竞争力;
-
工作内容有意义,并与你的核心价值观相符;
-
该工作能使你与自己欣赏、喜欢的人一起工作。
「工匠思维」不只是单纯地努力工作,一味努力重复劳动,因为这样你很快会来到绩效高原,很难再取得进步。而是需要走到舒适区之外,不断地刻意练习和拓展自己的核心技能。
如何去做呢?卡尔·纽波特提出 3 个建议能帮助你更好更专注地优化核心技能:
-
在新的一周开始时,想好自己要花多少时间在不同的活动上。然后进行追踪,看看结果离自己的目标有多远。
-
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花在紧急的事情上。
-
关注如何不断提升技能而不仅仅是关注把事情做得更快。
如果说,职场资本最重要的积累就是通过刻意练习稀缺技能来积累,那意味着你要有足够的耐心,付出足够的时间去积累足够的资本。如果说,职业发展第一步是获取职场资本,那下一步就是将这种资本投入到获取成就大事的特质中去。这些特质包括了创造力,影响力及自主力。只有稀缺能交换稀缺。你需要有足够的职场资本才能在职业市场换取这些稀缺的特质。
因此,职场中人,关注的不是要不要自主。而是要问问「怎样才能拥有自主」。
从寻找使命,到让人生使命来找你
使命感是人生的镀金术,它往往回答了你应当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从事什么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如何获得持久幸福这一系列问题。
要不要寻找终身的使命?你一定毫不犹豫会给出肯定的答案。
与众不同的使命往往意味着打破成规,意味着创新,意味通过积累职场资本,达到了领域前沿的位置。反过来说,使命感很宏大很稀缺,光有热情不足以实现。所以需要「往小处想,往大处做」,按正确的顺序一步步来。
「往小处想」是指,需要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专注于,稀缺技能的刻意练习和能力提升,直到「达到某一领域的前沿水平」。一旦达到前沿,你就有可能在多种前沿的相邻中找到一项使命。此时,你应该以极大的热情去追求它,「往大处做」。
如何更快地达到了领域前沿?卡尔·纽波特建议可以使用「小赌」策略:
不一定要以一项伟大的创意开始,或者事先做好全盘规划,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小赌」探索出一个可能不错的方向,并且从大量的小失误以及那些意义重大的小成功中汲取关键信息。
「小赌」策略实际上是个人优势的快速迭代策略。它包括了在个人的优势点上快速探索,快速获得反馈,不断调整核心技能和个人优势进化方向,从而螺旋式推进提高个人核心优势。
更大的能力才能实现更大的使命。当你优秀到不能被忽视,更炫酷的人生使命就会来找你。
小结
今天,职业更迭的速度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快,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和独立创造者。掌握核心稀缺技能,你能更快更容易地迁移到以你的稀缺核心技能为中心的新职业。
职业已经从过去的组织导向和职位导向,转变为能力导向和作品导向。所以你也需要转变你的职场思维:工作和个人优势技能迭代是互相促进,同时发生的过程;在工作中打磨个人核心技能,进而通过个人核心技能反哺价值创造。总之,用「工匠思维」打磨稀缺技能和积累职场资本先行,才是职场这副牌的正确出牌顺序。■
本文为《优秀到不能忽视》读书笔记。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时空来鸿,部分改动,已获原作者授权。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