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丨猛犸
 
为什么要写作?
 
写作最基本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写作?
 
汉简文章千古事,这句话来自明朝一位翰林的诗,其中后五个字「文章千古事」,取自杜甫的诗。在杜甫那个时代,写东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今天,写作对我们来说是什么呢?当你打算写点什么时,你会觉得,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在前面。这会导致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好像很难开始写一些东西了。
 
为什么还要写?有这样一些原因:有些人是为自己而写;有些人是为他人而写;有的人是为了工作而写;有的人是为了休闲而写;有的人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写;有的人是为了让其他人理解自己的想法、思绪、情绪而写……这些都是我们写作的目的。
 
但归根到底,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沟通。
 
不过写作的沟通,和我们传统的沟通不太一样。比方说,现在我站在这里和大家沟通,我能看到大家的表情,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问我。这种沟通很放松,因为我知道,无论说什么,大家都会给我反馈;如果哪里说得不对说得不好,也能收到反馈,再进一步调整。
 
但写作不是这样,写作是你一个人假装要和其他人沟通。
 
写作是什么?
 
到底什么是写作?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
 
像杜甫曾所说的,文章千古事,写作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每个字都要字斟句酌。那个时代,大概 99% 的人都是文盲。虽然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但把他的家谱往上数七代,你会发现都是做官的,所以他才能读书写字,才能通过写字这种方式换取自己的前途。
 
在他那个时代,文章当然是形式。但现在中国文盲率低于 3%,基本上只要能说话,就应该能够写出东西,大不了就把自己要说的东西表达出来,对吧?
 
像新浪潮小说代表人物杜拉斯,可能一生经历过太多访谈,最后生气了,说写作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她一生写过无数小说,不少还改编成电影,如《情人》、《广岛之恋》。但她最后给出这样一个回答,我认为她是在敷衍。
 
那么谁比较真诚?各位可能都看过《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是根据斯蒂芬·金的一部小说改编的,目前为止,斯蒂芬·金是美国最好的恐怖小说作家。他每年都写很多东西,认为:
 
写作者就好比泥瓦匠,写作者的写作的过程就好比泥瓦匠砌墙,不同的是泥瓦匠所用的材料是从砖厂运输过来的现成红砖块。而写作者必须抡起大锤把前人砌好的作品之墙砸碎,在废墟中拾取对自己有用的砖块重新砌起一堵墙。”
 
我觉得他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赫塔·穆勒是 2009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说:「写作是沉默的动作,从头脑到手的劳作。」没错,写作是一种劳作。
 
如果我们再找一找,会发现更多关于写作的定义,比如:写作是翻译想法、是思维推理、是解题、是很重要的高级认知活动……可能我们还会看到更长的定义:写作是运用语言符号文字,以技术的方式来反应、表达、传递、实现创造性的过程。
 
当然还有人说,我写作不是为了别人,只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记住自己、表达自己。这些都可以,比如抒发心灵等等。
 
但我想告诉各位,写作是门槛第二低的思维活动,它不是什么困难的事,而是非常简单的事。既然写作是思维门槛第二低的思维活动,那门槛最低的思维活动是什么呢?说话。
 
写作之难
 
说话这件事情不是特别困难,或者大部分同学都觉得不是特别困难,那么写作本身,我觉得不应该是特别困难的事。只要你会说话,理论上来说就应该可以写作。甚至更进一步,有些人因为某些原因不能说话,他也未必不能写作。比如斯蒂芬·霍金。他在轮椅上瘫了几十年,依然一本书接一本书出版,而且每本都是畅销书,这不服不行。
 
既然这样,为什么大部分人在写东西时,还会碰到很多问题,难以下笔,最后写的自己都看不下去?
 
不少人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史蒂芬·平克,他在《语言本能》里说:「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的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中。」
 
这句话说得有道理吗?我觉得不是特别有道理,为什么?
 
因为说话也是同样的过程,同样需要将网状的思绪,最终转化成线性的语言。没有人有两张嘴可以同时说话吧?所以它同样是一个线性展开的过程。但为什么史蒂芬·平克只针对写作呢?
 
我认为写作最困难的地方,并不在于什么线性、网状或树状,而是因为它是一个单向的沟通。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
 
我们和其他人面对面沟通时,可以非常轻松地扮演自己,做自己就够了,对方会给你反馈。但作为一个作者,就需要扮演多种角色。思考一下,你要写篇小说,首先要扮演作者的角色是吧,其次还要扮演小说中人物的角色。
 
如果你想写一本像红楼梦那样的书,一千多个人,每个人性格都不一样,就需要扮演一千多种角色。除此之外,还要扮演读者的角色,读者角色可能也不是唯一的。
 
所以,写作真正的困难在于:不仅要了解你自己,还要了解将来可能读到你文章的读者是谁。
 
如何开始写作?
 
同人小说
 
如果你现在想写,应该怎么开始呢?我有一个有意思的小建议。你可以先尝试写同人小说,同人小说就是基于原著再创作。
 
比如我们想写哈利·波特的同人小说,那里面可能会出现原著的人物,我们就要尽可能让这些人物与原著人物一样,拥有同样的行为,同样的思考方式和说话方式。
 
为什么这么建议?因为这样可以帮你节省很多认知资源,降低靠自己构建人物的难度,因为构建活生生的人物是非常困难的。
 
当你开始写同人小说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深入了解原著人物,这样才能让你同人小说中的人物和原著表现一致。当然情节肯定不一样,但行为表现或者反应是一样的。
 
第二,你了解笔下的人物后,实际上就拥有了新的工具箱。在这个工具箱里放好新的人物模块,接下来你写自己其它作品时,就可以调用这些已有的人物模块。
 
所以,写同人小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写作入门方法。
 
可能有人说,我不想写小说,我对同人没兴趣,怎么办?在此引入一个日本剑道的概念——「守破离」。什么是「守破离」?
 
守,就是尽可能地模仿你要模仿的对象,最好模仿得一模一样,越像越好;通过模仿,你掌握了被模仿者所有外显和内隐知识,之后你就可以在它的基础上做一些创造,这是「破」;当你创造得够多,就可以开山立派,成为新一派祖师,这是「离」。
 
以画画举例,首先尽可能模仿得一模一样,然后在已经掌握的模仿基础上去创造,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
 
模仿写作
 
我曾经花很长时间,尝试吸收其它作品中最优秀的部分,把它们融合到我自己的作品中。但一开始我的模仿是错误的,直到后来看了富兰克林自传,才意识到。
 
我们都知道,富兰克林是美国开国元勋之一。他是一个敢在下雨天放风筝的牛人,发明了双光眼镜,改良了炉子;他也同样是美国开国元勋中,写作水平非常高的一个人。但他从小没有受过好的教育,那么,他是怎样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他在自传中给出了三套方案,我意识到,这些才是正确的方法。
 
方法一,他首先会选择一个目标,把这个目标中的文字,每一段大意都拆出来,然后根据大意,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一遍,写完后再和原文对比差别大不大。通过这种不断对比逐步逼近的方法,富兰克林让自己和想要仿效的人在行文内容上保持一致。
 
接下来,他发现,如果继续这样做,词汇将成为一个很大的障碍,因为他没有掌握足够多的字词。
 
传说莎士比亚是历史上英文词汇掌握量最大的人,而近代英文词汇量掌握最大的人是丘吉尔。丘吉尔不仅是海军大臣,还是英国首相,后来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丘吉尔的词汇量非常大,他接受的是传统贵族式教育。但富兰克林没有这样的机会,怎么办?
 
富兰克林的办法是,自己翻词典。不过,翻词典认识的新字词要怎样才能记下来?
 
富兰克林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先尝试把写的故事改编成诗歌,因为诗歌要押韵。要押韵,你就要考虑在有限制的词汇当中,选中最好的,这就不得不考虑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你可以用这种方法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你可以尝试一下,把想写的东西改成歌词,最好用自己熟悉的调子来唱,比如《我和我的祖国》。
 
当你能够把自己的散文改写成这样的短歌时,你会发现,第一,你对短文的理解更深刻了;第二,你永远都忘不掉。甚至你以后唱这首歌时,都会把自己写的歌词带出来。相信我,这个事儿我有经验。
 
以上是字词和表述部分。在文章结构方面,富兰克林的方法是,先把一篇好的文章要点提取出来,然后把它们打散,等自己忘得差不多了,再把它们重新调整成自己认为最合适的顺序,之后和原文做比较。
 
可以看到,富兰克林的方法是这样的:首先,你看到某些觉得很好的东西,然后去模仿、重新改写,把它的顺序打乱重新拼凑。时间久了之后,慢慢你会模仿得越来越像。
 
所以模仿的对象一定要选好。有的人可能会选王小波,这个我很喜欢,如果有人想选郭敬明,我建议还是再多读几本书。选择模仿对象,品位是最重要的。有了好的品味之后,你才知道应该选谁。
 
小结
 
总结一下,写同人小说,或者找到自己的目标再去模仿,都是非常好的入门写作方法。
 
回顾 20 年写作经历,我发现自己大概符合「守」和「破」两个阶段,不知道什么时候「离」,也不知道能不能离,最终还是希望能离一下,但是这个事情不能强求。
 
各位如果看过《乔布斯传》,可能知道铃木俊隆是乔布斯的禅宗老师,他是最早把禅宗带到美国,带到西方的一位日本禅师。他曾经说过一段话:
 
我们应该要有耐心和恒心,一点一滴地找出怎样的生活方式适合我们,这才是我们与自己相处、与别人相处的最佳方式。我们要活在当下,尽可能把每一分钟都让自己的心灵和身体合在一处。
 
我想说的是,其实不止寻找合适的生活方式是这样,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和写作风格,也同样是这个样子。
话题:



0

推荐

开智学堂

开智学堂

476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开智学堂专注于培养未来的创造者,在这里你可以与小伙伴一起学习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创意写作等 21 世纪人才所需的技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