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人与人的差别。有哪些高效的思维方法?开智校友若隐为你推荐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学理论:「思维五步法」。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论述了思维的重要作用,提出反省思维的5个形态。如何抛开路径依赖,形成新的思维方式?
 
作者丨若隐
 
陷入困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到如何蹚过眼前这条小沟,大到如何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主要包括实现人生 1 个亿的小目标),我们总会交织进某个情境中,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疑惑不解萦绕在我们的大脑里。
 
当一个人陷入这样带有困惑的情境时,他可以有很多选择。
 
他可以从情境中抽身出来,放弃引起困惑的活动,切断与此情境的关联,「你惑任你惑,明月照山坡」(好吧,潇洒哥!)
 
他可以深陷情境而想入非非,幻象着自己有权有势有超能力,解决困难不过吹口气而已(好吧,魔术师)。还有一种人能直面这种情境,毅然地去进行处理。(欢迎你,勇士!)
 
这时,就需要将面临的情境放进大脑里进行加工了,也就是,思维。
 
要解决问题,思维不能漫无边际地进行,而应遵循一定地步骤,朝向某个既定的目标。对此,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集大成者约翰.杜威提出了「思维五步法」,帮我们构建合宜的思维路径,从疑惑走向确定。
 
思维五步
 
▶ 第一步:困难
 
当我们察觉到「困难」出现时,之前持续的行动就会停顿下来,这时,思维开始介入。
 
通常,「困难」的产生有三种情形。
 
第一种困难在于「手段」(how),即「现时的处境与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或结果之间有距离」。目的是要将四个学生组建成一个小组,而要如何组建就费些思量了。
 
第二种困难在于「性质」(what),即「自己最初想到的和暂时持有的信念显示出与其他事实不相容」,需要重新认识「原以为」的某种事物。
 
第三种困难在于「解释」(why),即「解释未曾料想到的情况」。这样的困难一旦解决,可以从似乎不正常的情况中看出人所共知的自然法则在起作用。
 
这一阶段,重要的是「慢下来」。
 
如果我们只用常见的观点去迅速给情境作出解释,那我们就会马上接受这样的解释而立刻继续行动。这样的行动多少有些冒然,很可能造成某些不愿意接受的后果。
 
试想一个医生给一个病人看病。听了病人讲述自己的不适,医生联想到某种疾病,他若是不再作进一步检查、辨症,不再和身体上的另一些症候进行联系,就直接得出结论,那就太缺乏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了。
 
但如果我们没有服从于「直觉」而联想到了多种可能性,它们甚至可能互相冲突,互相排斥。我们会因此而慢下来,甚至犹豫、拖延,但这才是思维最适宜的也是最活跃的环境。
 
▶ 第二步:问题
 
遭遇「困难」是因为我们默认的思路行不通了,由此,我们会感到忧虑不安,心烦意乱。真正的思维高手会在这时提醒自己不要受到情绪的影响,因为这对于解决问题是无益的。
 
他们会将注意力放在仔细观察情境和对象上,然后思考「困难究竟出现在什么地方」。困难在什么地方找到了,困难的性质也就确定了:
 
明确的困难就不再是令人烦恼不安的元凶,而是成为理智化的真正的问题。一位优秀的医生一定要经过细致周到的检查之后,查明病情(弄清问题)在哪里,然后才下结论。这就是诊断。
 
这一阶段,重要的是「真问题」。
 
必须找到产生困难背后的真正问题,而不是迷惑于表面的假象。比如教师要想解决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困难),必须明确这些问题的性质(真问题)。
 
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是态度问题还是能力问题,这需要教师弄清楚,如果教师单纯地主观定性,就有可能隔靴搔痒,无法触及问题本身,甚至造成学生抵触,不服从管理。
 
困难转化成问题,使得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思维更加明确、清晰起来。
 
▶ 第三步:假设
 
问题出现了,这要求人们联想到某些不在眼前的事物,以期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办法。说到联想解决办法,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他们总会在找到问题的同时就产生了相应的联想。这样的「第一联想」自动地出现在人们心头,突然跳出来,它也不受理智的控制,来自来,去自去。
 
这样的联想需要加以控制,对其加入理智成分。我们此刻的联想既与问题有关联,又会与将来的结论有关联,是现有事物和未有事物之间的连接。
 
因此,它「多多少少带有推测、猜想的性质,是思维的跳跃;不论这联想是多么谨慎,都无法预先绝对保证它的正确」。
 
在加入了对问题的洞察和理解之后,并保持着可改变或扩展的状态,联想就成为了假设。
 
单一的假设要成为最终的结论多少有些不够牢靠,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观察,搜集更多的事实,提出新的假设。
 
不同的假设之间会形成对比、竞争,从而推动着找到最佳的下一步或最有可能的解释。假设的情形越多,越有助于对困难的认识,也越有可能得到实际可行的解决办法。
 
这一阶段,重要的问题是「条理」。
 
医生诊断病人时,若不知道毛病出在哪里,就不知道该如何施治。一个未经过训练的人很可能去胡乱猜想(也算是联想),并且胡乱地采取行动。
 
他可能会把以前有过效力的或邻居介绍的药物都拿来一试,这样问题的解决就依赖于运气了(至少病人得有足够的运气去承受这一番小白鼠般的药物实验)。
 
而训练有素的医生决不会这样做。他会精细地观察,凭借对人体的熟悉,运用医师一般具有的种种方法和技术,去寻找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他会作出假设,比如这种疾病是伤寒,那么一定会出现某些症状而另一些症状一定不会出现。他会在更多的观察上对之前的假设不断调整,假设也就拥有了「合乎标准的可能性」。
 
用心作出若干不同的假设,是良好思维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假设毕竟「假」,需要进一步思索它是否真正有效。
 
▶ 第四步:推理
 
从一定的事实得出一定的想法后,要对这个想法加以推理、判断。
 
遇到问题要认真细致观察,联想到答案则要进行推理。想到可能的答案时,要进一步透彻思考,不要马上就一锤定音。乍一看似乎是有道理的推测,当被仔细推敲之后,往往发现是不合适的,甚至是荒谬的。
 
也有些最初看起来遥远的和不着边际的假设,往往经过仔细推敲有可能转变为恰当的和有效的结论。
 
推理可以是从一些既定的局部性和凌乱的信息,联想到综合的整体情况,也可以是从整体回过来思索那些具体的事实,前一思维运动是归纳推理,后一思维运动是演绎推理。一次完整的思维包含着这两种运动,即在整体和局部间的双向运动。
 
这一阶段,重要的是「储备」。
 
只有头脑中先前有关于热学知识的人,才能推论出热意味着膨胀。从一种观念被引导到另一个原先已被检验的观念,需要一长串的推理。这连续展开的推理,依靠是人们头脑中已经具备的知识积累。丰富的假设产生于丰富的经验之中,也就是那些有着丰富知识的大脑。
 
通过推理,将最初显得似乎不相接的两端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 第五步:验证
 
如果一种假设经过推理,发现这一假设所要求的条件全具备,而与此相悖的可能性均不存在,那这种假设就可以相信。
 
有时还需通过明显的行动对推理形成的观念进行检验,这种检验可以是直接的观察,也可以是精心的实验。如果观察结果或实验结果与推论相一致,那么就表明这一推论得到了证实。
 
这一阶段,重要的事可能是「对于结果的态度」。
 
结果可能证明之前的假设,但也有可能否决之前的假设,即假设失败,但即时假设失败,对具有反省思维的人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
 
因为失败的可以指明问题的症结所在,指明之前的盲目之处,以及需要作哪些进一步的观察。思维的弱者是惧怕失败,认为那是令人沮丧的事情,但思维的强者却认为失败是原有思维的刺激和指导,失败当中正在孕育着成功。
 
从疑惑到确定
 
经过一番思维的努力,困惑的、混乱的情境转换成了清楚的,有秩序的情境。
 
在开始,通过观察弄清困难在哪里;在结尾,通过观察检验自己推理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在此之间,则是动脑筋,深思熟虑,联想,推理,努力寻求可能的解释或办法。当结尾通过观察发现新的困难时,将重启整个思维过程,以此形成思维的螺旋。
 
杜威的五步思维法可以帮助每个走上思维之路的勇士养成逻辑思维的方式,在任何情况下准确判断,达成结果。
 
这些思维的步骤没有固定的顺序,轻重不一,长短各异。有时想得太多是愚蠢,有时却需要考虑周全,训练有素的思维在于恰到好处地完成二者之间的平衡,找到具体情境所需要的解决之道。
 
前进吧,思维的勇士。荒野生存,有一种工具叫瑞士军刀困惑横亘,有一种思维叫杜威五步。
 
本文转载自简书「不现若隐」,已获原作者授权。
话题:



0

推荐

开智学堂

开智学堂

476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开智学堂专注于培养未来的创造者,在这里你可以与小伙伴一起学习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创意写作等 21 世纪人才所需的技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