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9 年 3 月 11 日,是葛格同学 23 岁生日。每年过生日,她都会写一篇文章总结自己过去一年的重大成长。今年,她思考了一个重要问题,是什么呢?
 
 
今年思考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得出的结论竟然非常唯心:认识世界就是依靠感官收集信息,运用大脑心智在脑海里建构世界的过程。我们动用感官去看、去听、去触摸所观测、呈现和感受到的世界并不能说是真实的客观世界,而是大脑所模拟的虚拟现实。也就是说,每个人实际上都生活在自己的感觉世界中。
 
我们是宇宙的观赏者
 
这是什么意思呢?真实的宇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呢?
 
科幻作家郝景芳在《宇宙与人的意义》这篇文章里阐释了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事实和观念。客观的、科学的东西是事实;主观的、感觉的是观念。
 
给你一个苹果,你脑海里会蹦出红的、圆的、硬的、香甜的、贵的、脆的、漂亮的等形容词来描述苹果的性质。这些性质中,哪些是苹果的物理性质,哪些是人感觉到的性质?你会发现很多性质很难归类,介于物理属性和主观感觉之间。
 
「红色」是物理属性吗?其实不是。红色体现了反射波光的频率,但这并不是真正的频率,而是我们人感光细胞很复杂的建构。有人会色盲,分不清红色和绿色。「香甜」是物理属性吗?也不是。苹果的物质组成成分,没有说这个分子和那个分子的差别是由于化学性质具备香、甜这些特性,而是等这些分子进入人的感官系统,我们才产生香甜的感觉。当你的味觉和嗅觉失灵了,香甜也会消失。「圆的」、「硬的」总该是物理属性吧?仍然不是。「圆的」是原子排列的位置性质,「硬的」是跟密度相关的性质。
 
所以,似乎我们说的所有这些物理性质都变成了人类的感觉性质,只剩下原子的位置、排布、速度这样一些算是客观的物理性质。
 
而当我们进一步用量子力学去观测的时候,我们发现,最后剩下的东西——原子及分子的位置、排布和速度,依然是我们的感觉性质,依赖于我们的观测。物理学家现在认为,物质的真正成分是无形物质波。物质波按照薛定谔方程来演化,我们观测的时候它呈现出一个位置,再观测的时候它又呈现出另外一个位置,而这些在人的感官系统里面才会呈现。也就是说,我们的任何探测,都是让它在一个表象中呈现出来,但这个呈现又很多不确定性。
 
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过程。我们就处在这样一个无形的波函数世界里,波函数经过人类的感官系统——我们用身体、眼睛等感官去感觉,然后大脑经过情绪、情感、理智的层层处理,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了宇宙的图景。这个图景就是我们的意识世界,就是我们的感官世界。
 
这篇文章对我的世界观冲击非常大,它从科学的角度,告诉我人的意义:「宇宙本身是无形的,是我们让宇宙显形,我们是宇宙的观赏者。这就是我们人的意义。」
 
世界的图景
 
那么最重要的问题就变成了:我们的感官系统是如何将世界图景呈现出来的?人的精神是如何建构起这套虚拟现实世界的?
 
我想像着每个人拿着一把心智的尺子,作为工具,去观测外面的世界。
 
有的人的尺子太粗糙。他们简单地将人分为我们和他们,异族人、异教徒和兄弟姐妹,好人和坏人,他们每天怒气冲冲,造成冲突。他们觉得这朵花和那朵花没什么分别,树就是树,河流是奔腾的水,太阳每天升起落下,城市是街道和高楼。
 
有的人的尺子太僵硬。他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思维路径,只看到一种可能性或者唯一的解释。他们沉浸在旧的思维中看待新的变化和陌生事物,对于旧思维法理解解释的新事物,本能反感、担忧、敌视。
 
有的人的尺子缺乏空间的广度。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就生活在一个房间里,那么他的世界就是整个房间,外面发生的一切如房间内并无二致。
 
有的人的尺子缺乏时间的深度。他们觉得在某一个时间点,今日与昨日完全割裂,就好像从此是另一世界,与以前绝对不同。仿佛旧的所有霎时消失,新的一切自空中出现。
 
当你拿着这样一把粗糙、僵硬、狭隘、肤浅的尺子去模拟你赖以生存的意识世界时,你会建出一个扭曲失真的地方。
 
我不想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
 
悉心打磨心智的标尺
 
所以我想追求什么呢?
 
我想要悉心地打磨自己的心智的尺子,让它更精确、更灵活、更广阔、更深邃,去建造一个蕴含着丰富美感的精神家园。
 
这把尺子要足够精确,刻画出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告诉我春花之烂漫,秋叶之静美,春江花月夜,长空落日,布谷鸟的副歌,风沙中的星辰,大城市里的死与生。
 
这把尺子要足够灵活,积极开放,乐观向上,随时准备接受新知识,惊奇于被掩盖的生命之不可思议,毫不惧怕地拥抱新思想。
 
这把尺子要足够广阔,从城市到国家,从长城到金字塔,从西塞罗到卡尔维诺,从季风到洋流,从地球到浩瀚宇宙,从诗歌到物理,从神话传说到人类智识的边缘,容纳一切发现与未发现之事。
 
这把尺子要足够深邃,穿行在细碎漫长的历史中。在五亿七千万年前,地球还是一片汪洋,寒武纪的三叶虫在浅海里诞生和死亡。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里,我所居住的这个华灯璀璨、车水马龙的都市会消失,鸣蝉、水草和池塘又成为这里的主人。人类的存在并非永恒,一切都在更迭、交流与变化之中。
 
这是我在 23 周岁时想明白的事情,我希望自己能尽可能地与真实的世界相连。就像我很喜欢的飞行的时刻。在呼啸声中,升上几乎静止空茫的长空,俯瞰着细小的河流和巍峨的群山,在乱云中飞渡。此时会产生一种宏大的情感,击穿平日里习以为常的懒散和麻木,心中充满爱与好奇。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林尹札记,已获原作者授权。
话题:



0

推荐

开智学堂

开智学堂

476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开智学堂专注于培养未来的创造者,在这里你可以与小伙伴一起学习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创意写作等 21 世纪人才所需的技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