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传统观点认为,情绪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往往超出我们控制范围。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也是美国心理科学协会主席莉莎·费德曼·巴瑞特博士基于多年的深入研究,在新作《情绪》中提出全新的情绪建构理论。如何利用书中原理控制情绪,解决生活问题呢?
我常常会遇到一些情绪问题,但是又没有好的办法去解决,比如:
 
a.早上起床常常有一股莫名的焦虑,心感觉慌慌的,甚至会影响排泄系统,常常拉肚子。
 
b.有时候会发一些脾气,事后想一想又觉得没有必要。比如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跟老婆吵起来,其实当时意识到没必要吵起来,但大脑像进入一个自动驾驶的状态,根本停不下来。
 
直到看了莉莎·费德曼·巴瑞特博士的《How Emotions Are Made》(中文版《情绪》)这本书之后,利用它提供的一个原理,我才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这个原理就是:要对自己的感受拎得清,也就是说能够分清楚哪一些是单纯的生理感受,哪一些是你真实的情绪反应。
 
重新认识情绪
 
为了理解这个原理,我们还得从情绪的定义说起。传统的观点认为情绪是普遍的。全世界至少有六种基本的情绪,比如快乐,悲伤,生气等,他们有统一的表情以及生理反应,是客观存在的,有一些特定的脑区去控制它们。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保罗艾克曼,有一部美剧叫做《别对我说谎》,其中的男主角,就是以他为原型的。
 
但是莉莎在这本新书中提出了颠覆性的新观点。她认为情况并非如此!在过去几十年,有几百个研究来支持她的新理论。莉莎认为情绪的本质是预测。这其实也是大脑的基本工作方式,我们的大脑就像是科学家一样,时时刻刻在进行预测,根据以往的经验,然后来猜测眼前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给它赋予意义。我们来看下面这幅图。
 
你觉得这幅图是什么呢?你的大脑现在一定是在疯狂的进行猜测它是什么,它最可能是什么。你可能会想,这是不是北冰洋里面的冰山?或者是一些杂乱无章的斑点?又或者是你此刻大脑一片空白,猜不到它究竟是什么。因为你以往的经验里面没有类似的东西。实际上这时候你的大脑就经历了一个叫做「经验失明」(experiential blindness)的阶段。下面,我就来揭示答案,帮你治好失明吧!
 
现在知道它是什么了吧?如果再让你看原来的黑白照片,就能够看到一条蟒蛇了。这是因为你学习了这个新的知识,将它作为你经验库中的一部分,就可以快速运用它进行预测,给图案赋予意义。
 
嗯,我们对情绪的判断也是这样的。不仅仅是从表情来猜测我们现在是什么情绪,我们还会结合当下的情景以及我们内感受(interoception),比如我们的心跳、身体温度、手心出汗程度等等,这样一些感受来进行猜测。
 
为什么光从表情来猜测是不够的呢?可以来看一下 2012 年 Science 上面的一个研究,如下图:
 
你觉得他们现在是怎样一种情绪状态呢?是痛苦吗?是愤怒吗?不是,实际上是网球运动员得分后极度兴奋握拳大吼的表情。
 
再来看下面这幅图片,这个男人正在接受身体穿孔的手术。他的表情跟上面网球选手的得分时的表情有区别吗?
 
科学家们把这个表情转移到网球选手的脸上,看起来毫无违和感呀。被试们都无法分辨!
 
可能你会说这是一些强度很高的情绪反应,一般的情绪状态呢?人们还能不能通过表情来判断他此刻的情绪状态。
 
在 YouTube 上我看到一个视频,叫做 the Resting Bitch Face,也就是说「丧」脸,看起来总是一脸不爽。实际上他们此时的表情是中性的,所以常常会受到别人的误会。
 
我之前学车,要坐大巴去郊区,就遇到「丧」脸。司机的脸色不是特别好,看起来好像一直在生气。后来我发现那只是他非常专注开车的样子,他会去抿他的嘴巴,眉毛在自然的状态下,稍微往上翘,看起来就像很生气。
 
莉莎认为,实际上人们的情绪,就像是曲奇饼干一样。曲奇饼干可以是大的小的,干的软湿的,薄的厚的,有各种各样的形态。情绪也一样。你以为这个人笑着,但他内心可能是生气的,你看他在哭,但他只是喜极而泣。同样是生气的情绪,我们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面部表情。
 
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不自觉地根据情境来判断别人或自己的情绪,比如说同样是哭泣,为什么有的就是喜极而泣呢?因为我们知道这个情景可能是一对失散已久的母子,重聚了。或者一对因误解分开的情侣,重归于好了。
 
第三个,我们会根据内感受,来进行情绪的判断。内感受就是我们身体感受的总和,比如心跳加速,身体发热,手心出汗等等。它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只不过在一些关键时刻,我们会给它赋予意义,它就变成了情绪。
 
我们常常会错误解读这些内感受,比如本书的作者莉莎,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个同事对她很有意思,一直追求她,想邀请她出去吃个饭,约个会。但莉莎对他没什么感觉,在对方多次轰炸下,觉得不好意思,不得已还是去见他了。
 
在餐桌上,莉莎突然间觉得自己的脸颊发红,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糟糕,难道这是心动的感觉吗?
 
莉莎回去之后,才发现她是得了流感,那些只是流感的症状。她错误地把这些症状归因为心动了。
 
我们在心理学教材里面也看过吊桥实验,那些在吊桥上的人,相对于在平地上,对女性的好感度会增加。实际上也是人们错误地归因他们的感受。
 
如何运用原理改善情绪?
 
了解了这个原理之后,我重新来看待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早上起床会感到莫名的焦虑。这是因为早上起床的时候人虽然醒了,但是身体还没有醒。口干舌燥,血压又在慢慢恢复,眼睛怕光,这个过程比较难受。所以我要给它们赋予意义。联想到工作或者生活上的一些挑战,这是不是说明我最近过得很糟糕?这种身体反应是不是在向我发出这个信号?这种内感受强化了我的负面评价,就越想越焦虑。
 
当我意识到有可能是错误归因的影响之后,我起床会先做一下深呼吸训练,然后用冷水洗个脸,让自己清醒一些。接着开始刷牙,用清新的气味来驱除口腔不好闻的味道,再去喝水,让自己整个人身体也慢慢醒过来,这种糟糕的感觉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我同时发现,因为一些小事情跟老婆发火,往往也是发生在这样的时刻。比如早上要一起出门,老婆却比较拖拉。傍晚一起回家,或者是刚回到家还没有吃饭的时候,因为都没有吃饭,身体血糖比较低,胃也可能有一些翻滚。这样的情境,我的身体就会把这些反应解释成是生气,它们变得很强烈,让我的火爆程度蹭蹭蹭上去了,难以控制。
 
现在我的做法是,早上先喝一杯酸奶,让自己的血糖升上去。或者跟对方说现在我的内感受让我容易失控,吃饭后我们再聊这个事情。
 
我把这个原理也运用到另外一些情境当中。比如晚上回到家,吃饭后,瘫在沙发上玩手机,觉得自己真的很累了,什么事情也不想干。
 
后来我开始反思,我确实是累了,但又想多读点书,怎样来改变这种状态呢?
 
我想到的是赶紧去洗个澡,结果洗完后整个人都精神,可以做事情了。这个分享,就是一个晚上我洗完澡之后,用两三个小时写出来的。
 
既然我能够改变晚上疲惫的状态,是不是也能让自己早上起得更早些呢?我现在大概是晚上 12 点睡,早上 8 点到 8 点半起床,这样我就睡了 8 到 8 个半小时,有点长,浪费。我能不能就只睡 7 个小时,早上 7 点钟起床?
 
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必定会感觉到很困,眼睛睁不开。所以我要采取办法改善身体的这种生理反应。
 
我把闹钟调到 6:50,先把自己闹醒。之后把窗帘拉开,把灯打开,再放上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在床上再眯十分钟,让自己的身体更快醒起来。起床之后去刷牙洗脸喝水,喝一点酸奶。
 
我大概坚持一个星期后,发现早起没有太大压力了。
 
小结
 
《情绪》一书还介绍有很多有意思的研究,欢迎大家去探索!
 
正如作者所言,我们不是被动的受到情绪的控制,而是主动去做预测构建情绪。实际上我们是自己情绪的建筑师,能够更好地构建自己的体验,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嘉脑师,已获原作者授权。
 
参考文献
 
How Emotions Are Made | Lisa Feldman Barrett
 
Lisa Feldman Barrett: You aren’t at the mercy of your emotions — your brain creates them | TED Talk
 
Body Cues, Not Facial Expressions, Discriminate Between Intens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s | Science
 
The Science of Resting Bitch Face and How to Prevent It - YouTube
话题:



0

推荐

开智学堂

开智学堂

476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开智学堂专注于培养未来的创造者,在这里你可以与小伙伴一起学习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创意写作等 21 世纪人才所需的技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