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他曾当过流水线工人,品尝生活辛酸;他曾自认为不适合做销售,却仅用 3 个月就赚到 10+ 万;他曾从事 6 年兽医,却跨界成为马拉松专业跑步教练,且一周就收割抖音粉丝 20W ,一跃成为抖音红人。经历一次次失败的他,学到了哪些底层技能?收获了哪些经验秘诀?快来看开智校友雷宗扬精彩的成长故事吧~

前天突然被一月问及,你做过多少份工作?

其实我心里也没有概念呢,好像做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事情,但从来没有统计过。然后,我第一时间在思考工作的定义:「如何才算是一份工作?」

那应该就是被市场承认你的价值,可以获得报酬的事情吧。

我现在就开始认真数数。

第 1 份工作

 流水线的工人

我第一份工作是「流水线的工人」,那时候我所在的工厂是专门做包装的,譬如现在大家所能够看到的纸盒,特别是月饼盒,我所在的这条流水线就是黄色的纸贴在硬纸的外围。

那一年刚刚是高考之后,暑假非常之长,长达有三个月的时间吧。就打算做做暑期工帮补一下未来上大学的花销,去的工厂也是亲戚所开设的。第一次体验到自己赚钱,记得最后应该是赚了好几千元,上交了部分给家里,然后也只有奶奶主动要求陪着我在 2007 年那个暑假买了我人生的第一部手机,是一部智能手机,索爱 608i。

 

第 2 份工作

肯德基的兼职

第二份工作在「肯德基」负责 K 位,也就是厨房。仅仅因为路过肯德基,看到同学投了简历自己也不甘落后想尝试一下。结果一个从来没有想过在大学做兼职的人,一做兼职比起任何人的兼职还要久,一做就是一年半的时间,在即将升做「组长」之前离开。

当时我是专门在厨房里面工作,这份兼职让我赚钱组装了人生第一部电脑,同时估计也成为在大学里比较富裕的人之一吧!经常可以在饭堂随便吃鸡腿了。哈哈。

不过宝贵的地方在于我在这里养成了一些流程化的工作习惯,以及认识了一群在职的工作人群,最重要的是也认识了大学期间最好的男性朋友和女性朋友


第 3 份工作

摆地摊

第三份工作是摆地摊。记得当初每年新年看 TVB 都可以看到香港的大学生总在新年期间卖新年装饰物,就好想试试。学校的人肯定不用说,我就怂恿了在 KFC 一起工作的同事。三个人凑了 3000 元左右,然后就去广州一德路批发买了一箱纸回来。没错,就是一箱纸,我们去卖对联了。

在那个时候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深入了解到,社会上一些外来务工者的工作状况,他们生活很苦。即使在广州,那时一天的收入大部分都不超过 100。

当我的对联被一阵大风吹到满天飞的时候,就是这群人齐心协力帮我捡,他们的亲切和朴素直到今天依然温暖。

那些没卖完的对联就分了,我放家里的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用完。

 

第 4 份工作

销 售

一次偶尔机会被一位同学临时叫去国美销售电脑,那时候 100 元/天,我负责的是售卖海尔笔记本电脑。

没有人教导,反复看了些同行是如何跟顾客介绍电脑就照葫芦画瓢,开始用同样地方式路人介绍。

性价比看起来颇高,不过恰是连我都不买的电脑最后肯定也没有什么人愿意购买,之后我也再没有听说过海尔有笔记本电脑了。也不知道是否被我卖垮了。

慢慢知道自己不适合做销售。

 

第 5 份工作

招 生

第五份工作是「招生」,三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就这样开干了。严格点来说算是自负盈亏的项目。

相比其他人小打小闹,我们那时候算是 3 人组队比他人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我们从自己的城市租地方设置招生点,定期组团自己包车,甚至还请了 3-5 个高考毕业生作为暑期工帮我打电话。

当时方式非常简单,那就是招募高中生负责打电话,她们的目的就是让有意愿的人来到我这里咨询;我的目的就是让对方去到学校参观和进一步了解详情;去到学校之后再让有意愿的人报名即可。

那时候自己还处于大二,提前借垫一些钱,想不到在那一年暑假仅仅 3 个月的时间赚了 10+ 万,大学第一桶金(当时对于我们来说这简直就是巨款,后来大学期间也就凭着这笔钱体验了很多项目,即使是全亏)。


第 6 份工作

呼叫中心

当自己团队有能力之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找上门,此时洽淡得比较顺利的项目就是成立「呼叫中心」,就是那种电话营销公司,那时是 2010 年左右。

好友负责跟外界沟通接项目,决定卖什么,是酒店会员卡,或者话费充值等等。我负责内部管理,当时毫无经验的我硬是把自己在图书馆关了一周,设计好销售的产品话术。

当时特别自豪,这话术就是一个流程图,无论电话里的你问任何问题都能用这张流程图来解决。虽然我并不擅长打电话与人沟通,但是为了让其他人做好这件事情,我只需要打好一通电话演示就好。

接着同时在各大招聘网站发广告,招募大专生。后来这些招聘网站在我毕业一两年,还一直打电话找我要不要买招聘套餐。

办公室就在广州的中华广场,自以为是很威风。

第 7 份工作

论文指导

呼叫中心做死了之后,有段时间有空窗,就想做点小事情赚些零花钱。

印象最深是指导一位汽车工程专业的大专生写毕业论文。虽然我对于汽车一无所知,但却通过在大学写论文的经验来完成了。第一步是选题,在知网知道这个专业的若干个方向,然后选择了一个热门的方向,再寻找文献,指导他反复阅读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特定地方引用文献。

记得最后赚了 300 块!

以上这两件事情让我逐渐掌握快速学习的能力

第 8 份工作

排版设计

没有说因为什么原因学习「排版设计」等到有机会再用,我技能的学习几乎都是以行动为导向,就是因为需要用到,那些普通印刷店排版过于难看,自己又没什么钱,只能自己自学。

就这样学会了「coreldraw」,工具使用是其次,关键是一个人的审美能力。

当时为了发传单,还需要自己设计自己印刷,最后甚至还需要自己去发,真是全流程。估计也是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打下「万金油」的能力,就是把一个人变成了整个团队。

第 9 份工作

烧烤档

到大四的时候还剩点钱,刚好知道学校后门有地方就租了一个地方专门用来做烧烤档。

还是我们三个人合伙,不过问题是我们都不懂怎么烧烤,于是就请了一个厨师负责。

做了之后才发现原来烧烤档利润最大,或者说收入主要来源竟然是啤酒和蔬菜。

除了上课时间我都尽可能在烧烤档,有时候早上九点会帮忙去菜市场买菜;有时候下午两三点会帮忙串串,这一桶的鸡胗让我串到怀疑人生;有时候晚上烧到十二点,带着满身洗不掉的烧烤味爬墙回到宿舍睡觉。

经营半年没亏没盈,不过就在串串的时候我最终决定我退出。谢谢当时我有大五,让我在关键的时候退一步,我认为这是我一生里最后的一段校园时光。即使再读研究生也跟本科截然不同。

后来整个大五所有同学去实习的时候,我就静静地一个人每天去图书馆看书看了整整一年

 

第 10 份工作

留学咨询

在即将毕业离校之前我竟然去了一个英语培训公司做留学咨询,当时每天从学校做地铁去烈士陵园上班,单程约 50 分钟,一般我用 2-3 天的路上时间就能读完一本书,有一种向上的白领感觉。

开始对公司十分憧憬,即使是这个部门,会发现竟然除了我一个是跟英语完全没有相关的人,其他人英语都很好,要么就是英语专业,要么就是本科在国外读,我都没有想明白我一个动物医学的人怎么混入其中。

对一个公司期望越大那么失望往往越大,我所憧憬的公司应该是管理得当,有完善的培训流程,人与人之间充满热情。结果一段时间之后竟然发现跟我想象的完全相反,我作为一个自认为擅长流程管理的人就写了一封长信给 CEO,里面提及流程应该如何改善,企业应该如何提高效率。

结果你可以想象得到,一个月的时间我被炒鱿鱼了。(不过也很好在这里我内心一直并不适应)

 

第 11 份工作

宠物医生

我在大学五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想过要当宠物医生,最后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此时,刚好跟班主任在一起,班主任和蔼地跟我说「做动物这个行业很有前途,你认真好好做吧!」

这时候我就被动摇了,在大动物里面我只喜欢马,但是在广东似乎没什么可能。但我想起了我在大三时收养的一只骨折泰迪,后来真的跟它在一起很开心。那么我就愿意进入小动物行业试试。

话说班主任两夫妻是学校从澳大利亚高薪聘请回来的动物医学教授,她老公是长江学者,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做科研。

在那一年里心态沉得很,刚好有一个机会让我留在了广州最好的动物医院,那就是留校。每天上班之余,坚持每天阅读病例,然后每天晚上像大学时一样自修,看着那一本又一本超厚的医学书。

完成了「执业兽医师」的考证,同时还医治好并收留了一只癫痫的斑点狗,一只狗瘟的泰迪,还有一只成年跳楼骨折的猫,在夏天漏雨的平房屋里我们成为最好的伙伴。


第 12 份工作

时间管理培训师 / 内容设计

从动物医院裸辞之后,我也不知道要干什么,每天就做 3 件事,那就是跑步、写作和读书,竟然一直做到今天。

由于自己有长期写博客的习惯,喜欢研究时间管理,甚至因此在毕业时被邀请去到北京的印象笔记和北京大学做演讲。

一年后恰好有一个听过我在北京演讲的伙伴来到广州,说他们刚好缺我这样的一个人,我从来没想过时间管理都可以成为职业,就这样被邀请去到了北京工作。

当时想着刚好没什么事情可做,也在广东这个地方待了二十多年,不如换一个地方,结果一待就是五六年。

 

第 13 份工作

彩虹英语

由于工作范畴是时间管理,反而限制我在业余做时间管理的分享,于是我找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做「彩虹英语」。

于是我开始组建小团队,我负责整个流程与传播,Zoe 负责英语教学,Helen 负责后勤。

就从小小的五道口开始做起来,每月 1 期,线上线下结合。我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在周末还不时飞到广州和上海开课,即使学费仅仅只能支撑我们在那个城市两天的吃喝玩乐,恰是最开心的一段时间。

后来因为内部小矛盾而解散,现在回想如果当时再坚持一些时间,建立好机制,会在 1-2 年后经历知识付费的红利期,到现在再小也是一个小公司了。

 

第 14 份工作

调酒师

自从在五道口某公寓酒吧里面喝过日本人调的鸡尾酒之后,那个口感和口味再也没有让我忘怀。即使在后来各个城市各个地方都喝过鸡尾酒,都喝不到那种感觉。

为了让自己持续喝到,我就开始了自学调酒。第一时间本来想参加培训班,一看就是脱产一个月的培训,最后我选择自己看书自己实践。一度觉得把当时公司的一半办公室变成了酒吧。

本来仅仅是一个喜好跟同事、与朋友之间分享,再到后来就是聚会再到晚会。

曾在酒店里有服务员问我是不是 Bartender 趁着机会来赚点钱,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就爱调着玩,再调给别人之前我一定要自己先喝一杯,否则我不干。

     

第 15 份工作

写 作

写作这件事情作为我内心极为珍贵的火焰,我极少会用来直接变现。

凭借专业优势曾有一小段时间曾作为睡眠医学科普撰稿人,也写过广告软文。不过到现在为止 99% 的写作仅仅是为了写作本身,努力保护好这个蓝色火苗,就是交个朋友。

第 16 份工作

互联网运营

凭借「效率」优势以运营身份进入互联网企业工作,负责运营一款数百万用户使用的工具,让我慢慢习得一种互联网的思维方式。

不过进步最快反而是在负责运营一款跑步 APP,最初觉得既然都是创业互联网公司又是工具型产品,估计运营工作差不多。结果进入之后才发现是千差万别,于是又逼起了我快速学习,看书查资料和思考自然不在话下,幸好还有一群在新浪、360 等工作朋友作为我的智囊团。

当时我把运营工作切分成用户与活动运营、APP 运营和内容运营,平时只要负责方向与运营方案,那三个模块都有人负责,建立流程化,一旦有问题也负责马上救火。想起至今还得感谢与我在一起的伙伴,经常给书单你们快速学习,甚至还时不时被我拖着开会到晚上十一、十二点找解决方案。

原来人的进步速度确实与压力大小直接相关,或许更重要是能否把压力转化成动力。

一次 200+ 人互联网产品发布会,结束后的通讯稿,可现实是这样,心里苦只有自己知道。

第 17 份工作

跑步教练

在 2011 年认真开始跑步之时从没有想过这事,甚至在 2015 年第一次上 Dr.Romanov 教练培训班也不过想着让自己无伤跑完这一生就足矣。

好像这一切都是每做好一件小事情结果雪球越滚越大,也谢谢跑步学院给予的机会。

刚上完课的我满腔热血,在自己公司和朋友公司内部分享跑步知识,还写了一篇跑步文章在 warfalcon 里发布有 3w+ 阅读量。刚好有时间有热情和有开发的能力,前后花费有效时间 28 小时完成给零基础学员学习跑步的课程,即使课程是我开发的,我开始还是很怕讲得不好讲得不够,每次上课前都会备课到晚上两三点。或许这就是我现在每次上课都习惯性拖堂的原因。

在过往学习过程中我知道单纯显性知识的习得还是远远不足,就如在学医里所描述病的症状,现实永远很难出现教科书那样,要么不明显,要么两三种病混杂其中。我需要获得足够多的练手机会,如果连争取都没有的话那就需要自己去创造机会。

像刚开始内部分享,写文章分享,反复复训,跟着教授全国跑,甚至做抖音的视频也不过如此。

有些事情只要做得足够多,那么你就会可能遇到一些运气,譬如:

  • 从小小的公司内部分享变成北京马拉松博览会跟 3 万名跑者分享

  • 反复复训到跟着教授全国跑师徒制般学习

  • 写了足够多文章不小心写成跑步类爆款,3-5w 的阅读量

  • 做个短视频不小心做到了 40w

运气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如果你进行得足够多次,在概率不变的情况下总有一天会翻到你想翻的那张牌。


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

还有那些失败的项目就不细说了,倒是因为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对于当时的体验和感受还深刻。如策划过七八线小城市演唱会,主动争取跟当地的党委宣传部沟通;种植四季豆,学习种植技术做成本分析,最终因为农业无法买保险而项目破产;跟不同学校志同道合的朋友努力建立一个非营利时间管理社群……

最后用詹姆斯·马奇教授在 2003 年亲自担任制片人的纪录片《激情与自律:堂吉诃德对领导力的启示》时说的这句话作为结尾:

我们生活的世界重视现实的期望和清晰的成功,

堂吉诃德两者皆无。

但是尽管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

他坚守愿景和使命,他坚忍不拔。

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谁。

文章写于 28 岁之时
完成于 2019-01-22

----THE END----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雷宗扬已获原作者授权。

话题:



0

推荐

开智学堂

开智学堂

476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开智学堂专注于培养未来的创造者,在这里你可以与小伙伴一起学习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创意写作等 21 世纪人才所需的技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