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年8月的开智深圳沙龙上,猫柳同学以走近多元思维为主题进行了一次精彩分享。本文将会为你介绍她关于多元思维的理解,以及如何构建多元思维的复杂适应系统的思考,也许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大约五个月前,我暂停了七年纯文学阅读的读书习惯,把目光投入社科类图书。我开始重塑思考的思考,放弃追求精确地描述「感受与情绪」。
 
后者是我一直推崇的个人特色。
 
我的职业是一枚游戏文案,过去我局限地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必须拥有高超的情绪把控力,如张爱玲,她能写出女子「曲径通幽」的心底感受。我孜孜不倦地在这个念头上投入时间与精力,直到有一天,我被要求向项目组同事阐述我构建的世界观逻辑时,我说得一塌糊涂。那一刻开始,我觉得:
 
当我只拿文学思维来思考文学,整个世界成了我的「钉子」。
 
这句话我化用了芒格的思想。阳志平老师在《古典教育与未来育》:
 
https://www.yangzhiping.com/psy/Classical-education-and-Future-education.html一文中引用了芒格的说法: 
 
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大多数人都只使用学过的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你知道谚语是怎么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笨办法。
 
这是一个契机,我开始为自己的思维构筑成「复杂网络系统」。
 
多元思维是适应的保障
 
「多元思维」第一次对我形成冲击来自阳老师《古典教育与未来教育》的讲座。讲座中,阳老师提到「多元认知」,他说:
 
多元认知就意味着你综合使用多种认知方式,这就是认知科学家常用的认知方式。 认知科学有六个母亲:哲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与神经科学。参考认知科学家的常用术语,我将多元认知的要点总结为:问题解决、跨界、模型。对认知科学家来说,他的使命就是不断求解人类心智之谜,定义一个好的问题,寻找到一个好的模型,赋予一个好的解答。
 
我们会把精通一个领域的人称为专家,但如果精通多个领域,我们往往称之为「智者」。芒格是这样一位智者,他的成功与「多元思维模型」离不开关系。这里有一个反常识点:并不是所有思维模型都同等重要,要过好这一生,只需要掌握几个重要的模型。
 
芒格推崇数学、物理、生物与心理学四个领域,阳老师在《古典教育与未来教育》中进行了整理:
 
 
为了避免「把世界看做钉子」,我们需要「多元思维」。
 
我理解的「多元思维」与「眼界多样性」意思差不离,换个说法就是「当你遇到问题,你能用多样化形式看待」。这一点与生物的生存问题同样重要。因为,「多样化」提供了「适应」的保障。
 
达尔文谈进化论时多次提到兰花花瓣,他说:
 
对于长期生存来说,自花授粉是一个糟糕的策略,因为这样后代只携带单亲的基因,于是,当面临环境变化时,群体无法保持进化易变性所需的足够变异。
 
生存是绝对没有保证的事情,马奇如是说。他指出,智慧有两大重要要素:「有效地适应环境」与「优雅地诠释经验」。
 
「有效地适应环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必须拥有「适应的智慧」,而「多元思维」就是一把利器。
 
构建多元思维的「复杂适应系统」
 
有这样一个问题:
 
城市人每天消耗大量食品,但没有中央计划机构委员会去安排、解决购买和配售,也没有大量储备发挥缓冲。那么,城市是如何在短缺和过剩之间,巧妙避免具有破坏性的波动呢?
 
霍兰认为:城市系统与免疫系统、生态系统一样,得益于复杂系统的适应性。
 
面对变化,复杂系统会显示出协调运作性。系统中的协调性与持存性依赖于广泛的相互作用、多种元素的聚集以及适应性。
 
得此启发,假如我们为思维建模,能否得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CAS)呢?
 
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霍兰这样定义 CAS:
 
总之,我们将 CAS 看成是用规则描述、相互作用的主体组成的系统。这些主体随着经验的积累,靠不断变换规则来适应。
 
思维系统的主体是知识点,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相互作用,聚集成学科;学科再与学科连接,构成庞大的思维网络。因此,我们可以用网络科学的理论来观察多元思维。
 
多元思维的结构更重要
 
网络科学中有个反常识:连接模型的结构有时候比模型本身还重要。同理,多元思维使用何种方式构建网络,比思维本身重要。那么,在 CAS 角度下,多元思维又有什么有趣的现象?我想从 CAS 七个基本点来观察描述。
 
1、聚集与标识
 
聚集是简化复杂系统的一种标准方法,常言道「物以类聚」。例如:我们可以把「认知科学」定义为「讯息如何在大脑中形成以及转录过程」的相关知识点聚集。
 
在 CAS 中,聚集还有第二层含义,叫做「涌现」。涌现可以理解为:较为简单的主体的聚集相互作用,必然会涌现出复杂的大尺度行为。
 
聚集形成过程中,有一种机制起作用,那就是「标识」。标识,是为了聚集和边界生成而普遍存在的一个机制。那么思维网络中的「标识」是什么呢?
 
我认为它的名字叫做「智慧」。前面说过,马奇认为智慧有两个重要要素:
 
有效地适应环境与优雅地诠释经验,我们通过学习获得智慧,但不是所有学习都能促进智慧。
 
智慧为标识,聪明者更聪明。正如阳老师在《古典教育与未来教育》中提到的:
 
通过滚雪球的隐喻,通过掌握不同认知方式,你会更好地适应未来。特定领域的知识总是很快被淘汰掉,掌握更多认知方式让你面对未知,更加从容不迫。
 
2、非线性
 
在 CAS 中,主体除了「聚集特性」外,还具有「非线性」与「流」的特性。
 
在开智学堂开设的信息分析课上,阳老师为了解构知识点,以「时间-空间-变量关系」线性的方式重组「学术-商业-职业-人际」领域的知识点。但是现实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时候我们需要切换到网络科学角度来看问题。
 
于是就有了「中心性」视角。思维网络中,并不是每一个学科都同等重要,有的学科「中心性程度高」,是人类历史的主流认知方式。阳老师在《古典教育与未来教育》文中总结主流认知方式有六种,分别是:思想实验、符号思考、实验科学、计算模拟、田野调查和多元认知。
 
3、流特性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流」特性:想象在一个有着众多节点的信息网络上流动的资源。
 
它有两个重要的特性:
 
乘数效应——只要在某些节点上注入更多的资源就会发生;
 
再循环效应——网络中的循环效应。
 
那么,注入什么资源能在「多元思维网络」产生最佳效应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是投入「注意力」。
 
有一位开智学友提到过一种「遍历高阶模型」的学习方法:
再循环能增加输出并不使人感到特别惊奇,但一个网络中多个循环的整体效应就令人吃惊了。
 
我们投入「注意力」资源在思维网络上流动,通过一个又一个行为倒逼思考,形成再循环效应和乘数效应,学习效果会十分惊人。
 
4、多样性
 
多元思维体现了 CAS 多样性特性。
 
多样性既非偶然也非随机。无论是生物体、神经元还是公司,任何单个主体的持存都依赖于其他主体提供的环境。粗略地说就是,每种主体都位于以该主体为中心的合适生态位上。
 
如果我们从系统中移走一种主体,产生一个「空位」,系统就会做出一系列的适应反应,产生一个新的主体来「填空」。
 
CAS 的多样性是一种动态模式,它是不断适应的结果。每一次新的适应,都为进一步的相互作用和新的生态位开辟了可能性。正如前面所说的,为了打破个人的单一思维习惯,我开始「重塑思考的思考」。每一次思考虽然不会产生直接深远的影响,却会对整个网络产生「再循环效应」。
 
5、内部模型机制与积木机制
 
有时候我会想,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探索信息又为了什么?
 
或许我们不仅想知道过去,还想预知未来。CAS 之所以为 CAS,有一个重要的标志,那就是「主体能够预知某些事情」,这是由 CAS「内部模型」机制提供的。
 
构建模型的基本手段在考察「聚集」时已经指出:剔除细节,使得所选择的模式得到强调。由于模型对主体而言是内部的,主体必须在大量输入中挑选模式;所以,必须使主体有预知能力,即认识到再次遇到该模式,将会发生什么。
 
这个机制置在多元思维中就是指「经验学习」,它又可划分为隐式与显式。隐式内部模型:在对一些期望的未来状态的隐式预测下,仅指明一种当前的行为。显式内部模型:作为一个基础,用于作为其他选择时进行明显的、但是内部的探索,亦即是前瞻过程。
 
马奇的《经验疆界》中有切合隐式与显式模型的两种学习模式:低智学习与高智学习。低智学习是指在不求理解因果结构的情况下,直接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为;高智学习是指在努力理解因果结构并用其指导以后的行动。低智学习依赖情境,高智学习成本高。
 
两种学习模式各有利弊,我们必须灵活地切换学习方式,而 CAS 的积木机制为活用多元思维提供了理论基础。
 
当我们做这件事时,组成部分决不是任意的。它们可以一用再用,构筑和完成大量各种不同的组合,就像孩子们搭积木。经过自然选择和学习,寻找那些已被检验过能够再使用的元素,人们就能够把复杂事物进行分解。
 
世界每一刻都在变化,面对恒新的事物,我们如何重复?重复使用积木,获得经验,这就是 CAS 积木机制带来的启示。
 
寻找思维的「杠杆支点」
 
通过考察 CAS 的简单规律,意在弄清楚多元思维的运作过程,希冀增强我们适应环境的能力。但这个方法真的可行吗?——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寻找到自己思维的「杠杆支点」。
 
那么如何寻找呢?
 
我们不妨重新考察「从输出问题到输出解决方案」的思维流程。观察注意力在思维网络中如何流动,当触发到某个临界点,「变化」就像一颗种子那样蓬勃生发,这就是你的「杠杆支点」。
 
比如:在免疫系统中起着杠杆作用的是疫苗,引导细胞活动的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改变的暴惊,在杠杆支点处,「一个微小的输入就会产生巨大的受指挥的变化」。
 
很多 CAS 都有这样的特性:一个小的输入会产生巨大的、可预期的直接变化,即放大器效应。
 
也许「最小故事」是认知写作学的杠杆支点,「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理论体系的杠杆支点。对于智者芒格来说,或许就是「格栅模型」。那么,你的思维杠杆支点又是什么呢?
 
结语
 
壮阔奇异的生命从简单的识端生发,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结尾激赏生命的进化:
 
认为生命及其若干能力原来是被注入少数类型或一个类型中的,而且认为在这个行星按照引力的既定法则继续运行的时候,最美丽的和最奇异的类型从如此简单的始端,过去、曾经而且还在进化着,这种生命观是极其壮丽的。
 
愿你在复杂系统式多元思维下从容自如地「适应环境」,智慧优雅地生存。
话题:



0

推荐

开智学堂

开智学堂

476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开智学堂专注于培养未来的创造者,在这里你可以与小伙伴一起学习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创意写作等 21 世纪人才所需的技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