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为了限制地球人的发展,制造了两颗智子,锁死了基础科技的突破。在人类大脑中,也有这样一颗「智子」,限制着大脑加工信息的速度和容量,它就是「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如何在工作记忆有限的前提下,提升大脑处理能力,解决脑子不够用的问题?一起来看看安猪老师的学习方法。
脑子不够用了!
 
我曾给我学习社群的同学们出过一道心算题:
197 x 302 = ?
结果怎么样?有一半的同学没算对。他们普遍抱怨,过程中要记住的数字太多,脑子不够用了。我内心演算了一下,计算过程还蛮复杂的:
7 x 2 = 14
识别个位:4
识别十位:1
将 4 存储进结果的「个位」
将数字 1 存储进临时的「进位」
9 x 2 = 18
识别个位:8
识别十位:1
提取存储于「进位」中的数字1
8 + 1 = 9
将 9 存储进结果的「十位」
清空「进位」中的数字
将数字 1 存储进临时的「进位」
……
这么列下去的话,估计要超过 50 步。把过程画出来,会比较容易看清楚。
可以看到,在任何一个步骤,我们都需要记住几个数字:
当前相乘的两个数字
它们相乘结果的个位和十位
需要进位的数字
临时结果的个位、十位、百位……
也就是说,当我们的结果是一个五位数的时候,我们需要同时记住 10 个数字,并且还要有余力进行计算。难怪这么多同学算错了,他们的感受是:
整个计算过程要完全在大脑中进行心理模拟,没有任何辅助的技巧,很难记住中间过程,也很难不出错。
不过,也有同学算对的了。他们并不是记忆力特别好,而是用了一些巧妙的方法:
换一种表达方式(200 - 3)+(300 + 2),然后慢慢算。
即使这样也不容易,有几位同学就用了同样的方法,但结果依然悲催:
(200 - 3)×(300 + 2)然后……算出来 5949……脑子里把这等式拆开的时候很乱,然后把 200 × 300 算成 6000 了……低级错误。
又如:
197 x(300 + 2)= 59100 + 394 =(200 - 3)x 302 = 60400 - 906 = 减错了
大脑是怎么思考的?
 
这个小练习引导我们思考,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从上面计算的过程来看,它跟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很类似:接受输入信息,把信息存储在内存或硬盘中,然后对信息进行加法、乘法、清零、移动等处理。
 
 
这个模型包含三个主要部分: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它们各有怎么样特别的功能和特征?让我们继续用以计算机做类比:
 
一、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对输入信息进行初步处理,让你知道进入的信息「是什么」,并把结果传输到工作记忆中,这个过程相当于把键盘的输入转换成数字信号。
 
当我们感受到信息后,就开始注意并知觉信息。注意力是有选择性的。例如,当我们听到手机「叮咚」的提示音后,就会注意并意识到微信的信息进来了,而咖啡馆的背景音乐即使放了一整天也很难引起我们的注意。注意力也是一种有限资源,如果养成了一听到提示音就看手机的习惯,我们恐怕就很难再专注地学习和工作了。
 
二、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相当于内存和 CPU,负责对信息进行各种处理。当信息通过注意和觉知进入工作记忆后,我们开始对信息进行分类、比较、计算、分析等等的认知加工。工作记忆是我们加工信息的工作台,新信息在这里与长时记忆中的已有信息进行整合,成为长时记忆的一部分。但工作记忆只是一张很小的工作台,它的容量非常有限,只能存储 5-9 条信息,而能同时加工的信息更少,只有 2-3 条。另外,信息在这张工作台上保持的时间也不长,只有 15-20 秒,要想延长,就要在内心不断复述这些信息。
 
心算为什么这么容易出错?因为你需要动用几乎所有的工作记忆存储单元,并且需要不断在内心复述临时计算结果,这两件事耗尽了你几乎所有的认知资源。所以算错的同学们不必伤心,这跟智力无关。
 
三、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相当于硬盘,负责存储信息。经过了良好处理的信息,会存储到长时记忆当中。长时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因此,它的瓶颈不在存储,而在提取。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回忆某件事时,你却偏偏想不起来某个经历过的细节?这种状态,就是提取失败。提取失败说明信息在你的长时记忆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组织,许多记忆信息甚至处于「孤岛」状态,难以被激活(忆起)。
 
为什么脑子不够用?
 
理解了信息加工的过程,特别是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征后,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脑子不够用?通常来说,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1.受工作记忆加工容量和保持时间的限制,无法处理大量信息;
 
2.信息没有以良好的结构存储进长时记忆,导致无法长期记住和灵活提取。
 
怎么办?两个问题,逐个击破。
 
如何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一、组块
二、自动化
三、双加工
 
有几个方法可以克服或缓解工作记忆的局限:
 
一、组块(chunking)
 
请尝试记住这些字母:
FBIUSACIAMTVAT
现在尝试这个:
FBI USA CIA MTV ATM
当零散信息被组合成若干个有意义的组块时,我们就能记住更多信息。但是,组块跟个人是否有足够的背景知识有关。如果你没听说过 FBI 和 CIA,组块就不成为组块,它还是三个随机字母的组合。
再做一个练习:请尽量记住下面这排汉字,可以不按顺序记忆。这个练习不限时间,你爱看多久看多久,完成后请继续阅读。
安常的非是化文头一有猪猪
 
二、自动化(automaticity)
 
不需要意识控制就能运用的技能,叫做自动化的基本技能。技能的自动化是一个过程,一个好例子就是学开车。在一开始,新手司机会被大量的信息淹没:交通标志、行人和其它车辆状态、自身手、脚和眼的动作协调等等。但是,当学会开车之后,这一切都退隐幕后,不会对司机造成干扰,他甚至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同时还和朋友聊天。
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应该尽量让常用的、低阶的技能实现自动化。当识字达到了自动化水平,你就能腾出更多的工作记忆空间用在理解文章内容上。当理解达到了自动化水平,你就能更多地进行评价、比较、反思等高阶思维。
 
三、双加工(dual processing)
 
科学家们发现,不同类型的信息在工作记忆中有不同的处理模块,已知的有语音环和视空间模板。语音环对言语和声音(包括默念的声音)进行处理,例如本文一开始的心算练习中,像 7 x 2 = 14 这样的计算是放在语音环处理的。视空间模板是操作视觉信息的地方,试做一下这个练习:
 
如果你将 d 旋转 180 度,你会得到什么?
 
大多数人都会在脑海中创造一个「d」,然后旋转它。这就是视空间模板的操作。
 
有趣的是,语音环和视空间模板不会互相干扰——你可以同时使用它们。这给了我们一个提升信息处理能力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时,先看一组照片或一段视频(视觉信息),然后和同学讨论(语音信息),又例如,在读书(语音信息)的同时做视觉笔记(视觉信息)。在《学习的原理》系列文章中,每一篇文章我都运用了大量的图表,这就是把语音信息和视觉信息进行结合的例子。
 
如何更好地存储信息?
 
一、组织和形象化
 
二、精细加工
 
信息提取的效能跟信息的存储质量大有关系,有意义的信息更容易被我们长久记住和灵活提取。
 
如何让信息更有意义?下面是两个方法。
 
一个方法是把信息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形象化,前面提到的组块就是一种组织方法,而形象化则利用了工作记忆的双加工特性(见前面描述),让信息处理更加高效。常用的组织和形象化方法还包括使用图表、表格、流程图、思维导图等等。我喜欢的方法是使用概念地图构建最小模型,并在这上面组织新的概念。例如第三章从行为的最小模型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组织,学习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知识构建过程,效果要远超过背诵一大堆看似无关的概念。
 
另一个让信息有意义的方法是在新知识和已有知识之间进行联结,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精细加工」(elaboration)。精细加工技能的强弱受两个因素影响最深,一个是已有知识的数量和质量,知识越广博、知识结构越优良,越容易和新知识产生联结。另一个因素是学习策略的掌握程度。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包括举例、类比、分析等。例如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我就用电脑来类比人类的信息处理系统。又如著名的费曼学习法:
 
用大妈都能听懂的语言来解释专业问题,或者说:用极其具象的语言来解释高度抽象的东西。
 
方法
 
1. 选择一个你想要理解的概念,写在纸的左上角。
2. 设想一种场景,你正要向一个新接触这个概念的人讲解。
3. 如果你感觉卡壳了, 就回顾一下学习资料,直到你领会得足够顺畅,顺畅到4. 可以在纸上解释这个部分为止。
 
为了让你的讲解通俗易懂,简化语言表达。
 
思考
 
信息加工系统模型把人的思考类比于计算机加工信息的过程。信息存储装置相当于计算机的内存和硬盘,它们包括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作用是将信息保持下来,接受注意、知觉、复述、编发和提取等等过程的加工,使信息从一个存储器移动到另一个存储器,或者作出行动反应。
 
信息加工系统模型清晰、易懂,不过,就如同所有理论或模型一样,它也不是无可挑剔的。例如,我就有一些疑问:
 
大脑中存在一块独立的工作记忆区域吗?如果是的话,那么它在哪里?
 
或者,记忆其实是一个整体,所谓「工作记忆」不过是被激活了的那部分记忆,而「长期记忆」不过是处于休眠状态的记忆而已?
 
这样的思考带来了不同的记忆模型,例如联结主义模型、加工水平模型等等。
 
最后,请你思考一下:记忆仅仅是关于如何记住吗?
 
说到这,你还记得前面让你记住的那行汉字吗?
 
安常的非是化文头一有猪猪
 
它们其实是一句话:
 
安猪是一头非常有文化的猪。
 
这是我干儿子在九年前第一次见我时跟我说的一句话。那时他四岁,跟着他爸爸到昆明出差。他从爸爸那学了这句话,觉得很有趣,于是不停地在我面前复述。有趣的是,想起这句话时,我还想起了我们当年在会场里玩耍,一起逛街,一起泡温泉的种种细节。
 
显然,这不是关于「如何记住」,而是「为什么记住」的问题,它超出了信息加工的范围。这个小故事提醒我,记忆不单是一些信息的组合,它也包含了情绪。记忆之所以存在,也不单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世界,它同时也是为了唤起我们内心的某种情感。
话题:



0

推荐

开智学堂

开智学堂

476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开智学堂专注于培养未来的创造者,在这里你可以与小伙伴一起学习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创意写作等 21 世纪人才所需的技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