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因为机器的参与,现代人的工作时间其实在不断减少,休闲时间不断增加。但身处其中的我们,却总是觉得工作时间太长或者休闲时间太短,怎么休息都不够用。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并真正享受休闲时间?这篇文章也许能给你启发~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从事各项劳动花费的时间在不断变少,因为大部分工作都交给机器、工具自动完成。18 世纪,人们没日没夜地从事体力劳作,仅有 2-3 小时用来休闲。现在,工作朝九晚五,休闲的时间增加到 5-8 小时。社会学家发现,从统计意义上看,除去部分个体的脑力劳作,创业投入等,人类整体的休闲时间在不断增长的

然而,若是询问任何一个有劳作能力的现代人,不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不论是老中青哪个年龄段的人,大家似乎都会回答时间不够用。身处都市节奏快自不必说,为什么赋闲乡村,也依然难以体会到长时间的悠闲呢。从客观上看,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不偏不倚的 24 小时,这种资源既不可存储,也不可回溯。

明明休闲时间在不断增加,但是却觉得时间不够用。这背后其实是因为人们对时间的主观感知发生变化,确切地说,是人们与时间相处之道发生了变化

第一步 认识主客观时间矛盾的原因

时间使用观念不合理,导致对时间的主客观感矛盾

现代人的 24 小时,可以粗略分为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虽然互联网普及让在家办公成为可能,一定程度模糊了工作与休闲的边界。但普遍来看,人们的工作时间在白天,休闲时间在夜晚以及法定节假日。

客观上,高生产率提升效率使休闲时间增长;主观上,人们却总感觉休闲时间不够,两者间的矛盾可以归结为以下三方面原因:

(1)工作时间未能率先解决最重要问题

工作时间未用于内核刀刃,外围任务耗时又低效造成时间不足错觉。现代社会,工作成为伴随人们一天最长的时间开销。而受拖延症困扰、被时间追赶得气喘吁吁的现代人发明了“时间管理”的显学,这门管理学将告诉人们如何通过四象限分析区分重要、紧急事项;如何合理划分与切块任务,做到最小可行动;如何运用列表、GTD、番茄时间等辅助工具更进一步提升效率。然而,这些都仅仅在“术”的层面提供解决方案,而“道”却鲜有提及。

在我看来,充分利用工作时间的“道”在于找准核心价值工作,抛开边角,以“心流”状态攻坚克难,方可实现真正的工作效率。这也是有效节约、高效利用工作时间的核心观念。所谓工作效率,是指“完成的工作/完成工作的总时间”。而需要“完成的工作”,按照认知资源投入和客观难易程度,它必然存在一个重点核心,找到它,划定边界,用各类时间管理“术”完成,任务即可完成 80%,剩下的 20% 优哉游哉毫无压力。若核心任务不完成,即使在前期、后期投入再多精力,做多么扎实的准备与完善,都是白搭。整体工作效率为零,因为分子为零。

而我们现代人,往往存在畏难情绪,总是在核心任务的周边做文章,用勤恳的态度、勤奋的加班来麻痹自己。同时,这些周边工作也会带来完成的成就感,但却造成一种努力假象,以及因为时间总是不够,任务无法完成的错误感知。

(2)休闲时间使用深度不够

休闲时间未能主动参与体验,被动参与休闲又难以体会时间带来的快乐。看似休息实则涣散精力,造成对转瞬即逝的时间无感。

也许繁忙工作让你疲累不堪,在仅有的休闲时光,我们愿意从事一些不费脑子、或者不费体力的休闲活动。比如看电视,听音乐,打游戏,上网逛等。心理学研究表明,休闲时间由于“被动参与”与“被动接受”,大脑和体能依然难以有效恢复,而且带来的满足感将远远低于我们“主动出击”、“全情参与”的休闲活动,例如从事一些个体创作活动,陪家人创造独享时光。

所谓休闲,是让人们在非强制性、紧急任务下放松注意力和意志力,自主支配脑力与体能,以确保在下一个紧张周期,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恢复。如果当我们的大脑,在休闲时依然被各类事情牵绊,或被外界灌输思想,漫无目的的浏览热点,注意力和意志力将被不断消耗,不断涣散。回想一下,当我们看过原本想放松的综艺节目、追看几集平日难以跟上的美剧、上网浏览了大千世界的热点后,是否依然感觉疲累不堪,无所获得。而且,这些的欢愉时间也转瞬即逝,让人惊叹休闲时间这么快就过去了。反之,如果在休闲中,我们能保持全情投入,以有限的注意力和意志力投入我们热衷的个人兴趣或创造活动中去,那么时间将变得温馨、令人回味。

(3)互联网碎片化和短收益半衰期事件的影响

互联网碎片化与短收益半衰期事件,导致时间被无意识消耗。在工作和休闲中,有时如果我们目标方向感不强烈,往往会失去焦点和目标。此时,仅在咫尺的智能设备会马上扑上来,激活我们在互联网时代下被重塑的大脑神经回路,让我们不由自主刷无甚意义的朋友圈,或是实时更新、却年年相似的头条新闻。

如果你逃脱了互联网碎片化的陷阱,还有短期收益的大坑在等着你。所谓收益,是指对于人在心智、体能方面的获益程度,以个体感知为主要衡量。而收益程度是否能在更远时期内积累发挥效益,则决定了其半衰期的长短,这个概念可以类比化学元素中半衰期。心理学人采铜曾经对让日常生活中,各类收益事件进行分类,按照收益的高低,以及这类事件在未来收益的衰减程度。将所有事件分为四类:

  • 第一类是高收益、长半衰期。例如每日冥想、时刻保持好奇等。

  • 第二类是高收益,短半衰期。例如饱餐一顿麦当劳等快餐。打一段紧张刺激的游戏等

  • 第三类是低收益,长半衰期。例如洗冷水澡锻炼身体,建立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型等。

  • 第四类是低收益,短半衰期。例如刷微信朋友圈,网上充当围观群众观战等。

人们若非刻意联系和反省,常常在工作学习中不由自主地倾向于接受采纳和从事短半衰期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立竿见影,声色味即时可感。不过,这些事情虽然能给我们当下带来快乐,但这种快乐依然容易消逝,无法累积,而如果不经训练,人们总伴随着懊悔与下一次的重新享受。然而时间就在一次次的回首过去、叹息扼腕和下一次快捷享受中流逝了。

第二步 工作时间攻克内核

工作时间使用上,要先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攻克最难的部分,时间将释放更多效益。

不要按照工作原本的先后次序,而是按照认知难以程度,对任务进行剖析,切出内核与外延

在工作中,将有限时间优先投入最困难、最核心的内容。如果无法确定时限,不妨用80%的时间总量。一旦超过且尚未完成,提前申请更多时间资源,直至内核攻克。不达内核,绝不放手。

不要追求完美,内核内容满足最小可行产品原则(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 。

第三步 休闲时间体验创造

休闲时间利用上,要创造主动参与、深度沉浸的体验。

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相互交叉,工作时间如果体力劳动居多,则休闲时以脑力活动为主,放松体力;反之,工作中耗费脑力较多,则休闲时辅以体力运动,可科学有效恢复脑体力。

避免无谓的“被动式”休闲。以自我主动参与为基本原则,创造机会,沉浸其中。如果能培养发展一项自己的业务爱好更好,尤其是以创造类项目为佳,休闲时持续、稳定地投入时间,在创造创新中获得休闲的快乐。

第四步 平衡时间观

建立平衡时间观,在半衰期更长的事件中投入更多时间。

学习斯坦福心理学家津巴多的多维时间理念,建立平衡的快工作、慢休闲时间投入观。即,在工作中,以未来视角,尽可能快、尽可能高效的完成面向未来价值的工作。在休闲中,以享乐主义的视角,尽可能慢节奏享受当下的闲暇,不去过问工作“死线”,多虑无益,反而有损休息质量。

识别并规划一批更具长收益半衰期的事情,妥当安排,有序计划与见缝插针相结合,充分发挥时间的复利效应。这些事情可以包括:提升个人审美、反思与总结、锻炼身体促进健康、培养批判性思维模式、从事绘画、写作等创造性活动;获得巅峰人生体验;学习具有“繁殖力”的可信知识,如面向未来的数据分析技能,如理财投资等等。

本文转载自博客:caicono.info,已获原作者授权。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
入门信息分析,走出信息迷局

话题:



0

推荐

开智学堂

开智学堂

476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开智学堂专注于培养未来的创造者,在这里你可以与小伙伴一起学习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创意写作等 21 世纪人才所需的技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