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写作新手入门指南
 
Q1 :新手对学习写作常有迷思。人对于不熟悉的事情,就如雾里看花,要么贬得太低,要么捧得太高。阳老师认为,大众常常有哪些学习写作的迷思?或是对写作的误解?
 
最大的迷思在于学习写作的两个极端。一,写作不可学习,跟本能相关,依赖天赋。二,写作完全可以学习,始终可以提高,给学员扔一堆写作规则。
 
过于依赖天赋技巧和过于相信规则,都不可取。首先承认,写作可以习得。但传统教授写作方法都普遍错误了。例如人大附中教写作的一本书,列举几十种写作技巧,而这违背认知科学原理——规则一旦超过 4*5 项,人类大脑记不住也用不上。
 
基于认知科学,强调基于心智不同层面,反复提高技能。比如苏文如海,长在博大精深;韩文如潮,长在气势浩荡,「气盛则言辞皆宜」,气盛,是自主心智加上模因的继承。
 
自主心智是我们通过进化与内隐学习习得,几乎是条件反射的。
 
算法心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写作的基本矛盾,在于组块与远距联想之间的矛盾。假设你是一个强逻辑思维的人,你的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大脑网络发达,然而,伟大的作家借助「远距联想」,常常把相距遥远的大脑神经网络联系在一起。这样你会越写越兴奋,越容易产生心流。
 
Q2:如何培养自己的写作风格,成为职业作家或创造者?写作思维、创造者思维是怎样的? 新手如何快速转换思维?
 
先来看一首海子的诗。
 
黑夜降临,火回到一万年前的火
来自秘密传递的火 他又是在白白地燃烧
火回到火 黑夜回到黑夜 永恒回到永恒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天空
—— 海子《献诗》
 
划重点:黑夜从大地上升起。正常人只会写成「黑暗笼罩了大地」,天空在上,大地在下,夜色由上之下覆盖大地。但在海子那里,时空关系大不一样,夜色在下,从大地上升起。这首诗歌还妙在「火回到火 黑夜回到黑夜 永恒回到永恒」,妙在同质和重复。如博尔赫斯写的那句 「死了,就像是水消失在水中」;更如「让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
 
这就是伟大作家的必杀技:时空变形。总有一些变,来得更有美感。静变为动,低变成高,下变成上,局部成为整体。你的变,与空间相关,助你形成独一无二的写作风格。
 
反之,哪些则是风格中的「不变」?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使用单词包含的字母,以二个、三个、四个为主。奇怪的是,《诗经》照样如此,以四字句最多。这就是那些不变的——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大脑却来自石器年代。我们的大脑喜欢模式、喜欢惊奇、喜欢情绪,同时还是个吝啬鬼。
 
伟大的作家不懂认知科学,但他的语感会悄悄地告诉他应该这么写。今天借助我开创的认知写作学,我们可以更容易理解写作背后的秘密。
 
当认知科学遇上写作
 
Q3. 认知写作学课程将教什么?
 
爱写作,恨写作,你都无法否认写作的重要。然而,不少人学习写作,多年依然不得门而入。我创立的「认知写作学」融会贯通多个学科,站在认知科学前沿,结合经典美文与文本细读,为你呈现不一样的写作进阶路线。
 
写作之难,难在逻辑、文采与故事。在引证中国古典文论与认知科学的研究,破解写作之难后,你将与我沿着逻辑、文采与故事,寻幽探胜。认知科学家有句妙语:人类的大脑如果真的简单,我们将无法凭借自己如此简单的大脑理解它。为了理解人类心智之奇,结合网络科学,我将认知科学精粹总结为认知科学四大原理。从大脑到语言,接着探讨了人类语言:范畴、隐喻、框架与思维。
 
接着我们步入文采。文采,也翻译为辞格、辞姿。它是修辞学研究的基本命题。什么是修辞?所谓修辞,就是对零度的偏离;什么是零度?词典规范。有趣的人生也是如此,偏离规范,且找到了自己的生动,创造了自己的感觉。一个有趣事实是西方对人生意义最困惑的时候,往往是修辞学最没落的时候。反之亦然。在今天这样的强科学主义时代,人人都推崇逻辑与故事。我们却忘记了文采。
 
它们是《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也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是辛弃疾的「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它们是《圣经》中的「元始,上帝创造天地。地乃虚旷混沌,渊际晦冥,上帝之神煦育乎水面。上帝曰,宜有光,即有光」;也是小林一茶的「露水的世,虽然是露水的世,虽然是如此」;还是索德格朗的「你别赤脚在这草地上散步,我的花园到处是星星的碎片」。
 
最后,就是故事了。进化心理学家邓巴在《人类的演化》中,将故事与宗教视作人类进化之源。为什么从西方到中国,经典小说中总是少不了灾难恐惧死亡离别暴力毁灭呢?为什么中国文学的故事中流传着那么多忧伤?如何找到你一生的故事?故事是大脑模拟未知情景的生存本能。忧来生别离,正是认知写作学最后一讲的标题。
 
Q4. 认知科学对写作有哪些启发?认知写作学课程被一些学员称赞为「最科学的写作班」,阳老师可否介绍一下它与其他写作学课程有什么不同?
 
认知一词,使得认知写作学区分于其他写作学流派。无论作者还是读者,都是使用同一颗大脑。这颗大脑受制于那千千万万年以来,星辰起落,狩猎采集,演化大道。试看张爱玲的例子:
 
黑夜里,她看不出那红色,然而她直觉地知道它是红得不能再红了,红得不可收拾一蓬蓬一蓬蓬的小花,窝在参天大树上,壁栗剥落燃烧着,一路烧过去,把那紫蓝的天也熏红了。—— 张爱玲《倾城之恋》
 
这段优美文本,先后出现了黑、红、紫蓝、红四种颜色。并且出现了一种灵气十足的写法:「一路烧过去」。其实这种写法,在张爱玲文本中不仅出现一次,再看一例:
 
墙里的春天,不过是虚应个景儿,谁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墙里的春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杜鹃花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 张爱玲《沉香屑》
 
在这个例子中,红色、浓蓝、白色依次登场。再一次出现了「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这种写法。为什么张爱玲喜欢用「烧」字?为什么张爱玲的颜色总是少不了红、蓝?再看《黑客帝国》中,当尼奥面临决定人类命运的选择时,为什么它面前的药丸也是红色与蓝色呢?从小说到电影,这里有什么秘密?
 
来自认知科学的研究会帮助你理解世界背后的奥秘。人类不同文明的语言存在着基本颜色词汇,先是黑白,再是红;再是黄绿,再是蓝,之后才是其他颜色。而人类最舒适的工作记忆广度在 4 ,大脑爱偷懒,当我们检索到黑白红黄绿蓝时,就会放弃记忆更多颜色。因此,张爱玲总是不知不觉选取了黑白红黄绿蓝,妙笔绘出有冲击力的画面。当电影想要表达冲突时,导演们总是不知不觉选择红与蓝。
 
我们如果尝试将张爱玲的那句话改为:「橘红色一路过去」。又若摆在尼奥面前的药丸是紫色与灰色,便会感觉不对。再看一个例子:
 
野兽与美女
 
它在语法上没有任何错误,但是你读起来会觉得语感有些不对。这是因为人脑对语言有些天生默认的原则,比如人类在前、动物在后;有生命的在前,无生命的在后;男性在前,女性在后。在认知写作学诞生之前,这些研究星罗密布在认知语言学等不同学科中,认知写作学第一次站在写作者角度予以总结。
 
从此,你可以偏离词典规范,写成「野兽与美女」,去创造只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比如在词典中,男左女右夫唱妇随,当第一位女权主义者,偏离词典规范,找到了自己的词汇,从而创造了自己的人生意义。之后一代又一代女权主义者则会复制她的创造。
 
Q5. 在学习认知写作学课程的时候,如何抓住重点呢?往期学员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分类?
 
二期有一位活跃同学,将不少同学带偏了,关注重心变为认知科学。这不是我的初心。
 
往期学员经验反复证明,写作才是走出认知写作学这座迷宫的最佳捷径。一旦动笔写作,那些知识点便生动活泼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它叫认知写作学,而非写作认知学。
 
中国文脉,千年传承,讲究文气。笔力有强弱,文气有清浊。非要将同学分类,依然沿袭写作三难。人人都爱听故事,却讲不好故事。这跟人类大脑演化相关。故事最难提高。因此 A 类同学是指那类写作技巧娴熟,已经正式出版过著作,或是作家或是编剧,此类同学训练重心是故事。
 
B 类同学是指那些文通理顺,可能出版过非虚构著作,但从未正式出版过一本小说或诗集。此类同学训练重心是文采,理解文学之妙。如果以前不会写诗,未来争取更懂诗歌;以前不会写小说,未来能客串小说作者。
 
C 类同学在每期课程中不少,这类同学文笔较差,发憷写作。这类同学训练重心是习惯快写慢改,知道如何利用认知科学的原理,比如组块、远距联想,元话语等等,写出文辞优美,逻辑清爽的文字。
 
写出好中文
 
Q6. 我觉得自己是 A 类同学,能写些故事,日常下笔也不太难,还有些写作新手,直言自己有恐惧心理,不知如何开始,阳老师有什么药方?
 
写作是件超出大家想象中困难的事,要调用人类大脑很多脑区,比如执行功能网络、注意网络,还有想象力相关的默认模式网络。很多同学都会低估写作难度。大家见过读书时候睡着的,但很难见到写作时候睡着的人。因此,我们需要正面承认写作难度。
 
我建议快写慢改。
 
在写作的时候,不再去思考早期准备阶段。事先写好卡片,准备好相应素材。25分钟倒计时。不做任何暂停,一口气写完。碰到写不出,就使用占位符,写完再回过头慢慢修改。
 
一旦完成快写,通过慢改,对照课程上给各位同学准备的写作清单,重点练习1~3个写作技巧。直至这些技巧内化成自己的本能。
 
Q7.  人一眼就会对美的东西吸引,好多小伙伴都在问,如何提高文章吸引力?
 
一个有趣事实是西方对人生意义最困惑的时候,往往是修辞学最没落的时候。反之亦然。在今天这样的强科学主义时代,人人都推崇逻辑与故事的力量。我们却忘记了文采的力量。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这是一千多年前的辛弃疾写的。「寂寞流泪,身如浮萍,断了根,若有水相邀,我也会同行」—— 这是几千年前的日本诗人小野写的。你会发现,时隔千年,每一个字都认识,每一个字都读得出来,千年前的情感依然会击中你。这就是汉字之美;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文学事实上不注重逻辑的说服。试看张爱玲的一个经典结尾—— 「生命自顾自地走过去了」。假如是一个注重逻辑的 IT 评论家来写这个句子,他怎么写?他会写「一只猫走过去了」,这是 IT 评论式写法,但是张爱玲的写法和很多人都不太一样,她把这猫比喻成生命,它是主语——「生命自顾自地走过去了」。有点寂寞有点忧伤。
话题:



0

推荐

开智学堂

开智学堂

476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开智学堂专注于培养未来的创造者,在这里你可以与小伙伴一起学习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创意写作等 21 世纪人才所需的技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