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职业生涯早期的年轻人最重要的是做到什么?有什么方法能点燃一个人飞速成长的引擎?如何善用网络打开职场生存的新格局?Oliver Ding 分享十余年职业生涯心路历程,助你重新塑造自己的职业身份。

以下是 Oliver Ding 老师在开智讲座后,和开智校友们的问答,围绕职场成长、学习与工作、善用网络三个话题展开。

职场 DNA

Q:对处于职业生涯早期(参加工作前几年)的年青人最为重要的是(做到/找到)什么?

1.获得全神贯注的职业体验;

2.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

3.找到社群;

4.热爱你的领域,而不是你的公司;

5.学会投资自己的成长。

Q:成长不单是个人的成长,也包括事业的成长,您是怎么看待个人和事业这两件事的?

因为我把事业按组合来看待,事业工作只是这个组合的一部分。我的期望是整体的组合获得成长,如果某个部分不成长,其他部分也可以获得成长,保证总体收益。

Q:持续不断的学习、进步与分享需要占据很多的精力与时间。请问老师是如何分配管理自己的精力的呢?是否曾经遇到过身边人都是不理解与无法沟通的情况(比如毕业第一年在车间),在这种情况下又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

这些问题都是和如何选择目标,如何分配时间有关。少做无意义的事,多做重要的事、帮助他人做事。

帮助他人有三种方式: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推陈出新。如何评估你对其它人的价值?我们可以选择三个成语:

  • 锦上填花:你的帮助对朋友来说可有可无,有当然好,没有也无所谓;

  • 雪中送炭:你的帮助对你的朋友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你帮他解决大问题;

  • 推陈出新:你帮助朋友改变思维模式。

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是重要程度的递进关系;从【雪中送炭】到【推陈出新】则是转折,从重要程度转折到了方法论的角度。【推陈出新】谈的是如何帮助他人审视自己行动背后的模式,再找出改善办法。

关于时间管理,推荐《哈佛商业评论》自我管理 10 大名篇中的 manage your energy not your time .

Q:怎么和老板建立信任关系,从哪些方面做好最重要?

努力学习,提高工作技能。在最开始的时候,你要想像长远的职业目标,想像十年后,你的职业状态。选择一个你最有激情的领域或者方向,现在开始,就不要偏离这个方向。 也许过了十年之后,你的职业状态离这个目标很远。没有关系的,重要的是,你要在最开始的时候,做出选择。并且饱含激情地投入到这个选择中去。

你需要的是一种全神贯注的那种状态。所有的雇主和合作伙伴,都会欣赏全神贯注的人。全神贯注会激活你的潜能,带领你穿越知识探索的海洋,迅速积累工作需要的技能和经验,成为职场中的优胜者。

和学习谈恋爱

Q:为什么学习对你是件愉快的事情,你的驱动力来自哪里?

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首先是生存压力,不学习就无法胜任工作,我只能多学习一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其次是故乡文化基因的影响,所以我对学习和知识本身有很多内在向往。

学习的确比起其他事情让我更愉快,我的经历可以称得上「复杂而简单」,复杂是指学习方面,简单就是人际关系方面。我平时不爱交际,在社交场合不是很灵活,但我很早就和老板建立信任关系,这样职场关系就很简单。另外,第二阶段职业生涯,我和香港人共事过,他们的西式工作模式影响了我。

Q:你的职场发展充满了主动性,别人没做的份外的,你做;别人做 5 分的,你做 10 分。你的这些行为,究竟是什么在驱动?

我把这个问题理解为「如何看待工作和学习?」,算是职业观和知识观的问题。职业观最早来自我父亲的影响,他就是一个多面手,在村里担任干部,会武术、懂中医、爱读书。平时村里大伙有事都会找到他。他后来去城里管理茶厂和自然水厂。我的知识观则来自 200 多年前一位导师的分享。

我的故乡在中国福建省建阳市郊 12 里的小山村彭墩,村里有一座废弃的旧学堂,这个旧书院名字为培风书院,建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 1776 年),早些年间只剩下了门口的牌坊。书院牌坊有两幅嵌字对联,我从小看着这对联长大,我的知识观从这里来的。

培成经纬大才岂徒一艺,擅长便算读书种子; 风跻唐虞盛世惟是五伦,无愧共为名教中人。

另外我对学习和知识的浓厚兴趣也受我故乡文化基因的影响。我的故乡建阳是朱熹故里,还出了史上著名的法医学家宋慈,以前还是四大印刷中心。

善用网络,跨界成长

Q:你经常提起「善用网络」,它和通常说的「网络素养」的差别在哪里?「善用网络」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 Rheingold)在 2012 年出版了 Net Smart ,中文书名是《网络素养》。他在书里介绍了五种网络素养:注意力、对垃圾信息的识别能力、参与力、协作力和联网智慧。这本书从术的层面回答了人们如何培养善用网络的素质和技能。

过去多年,我和一些朋友致力于推广类似的善用网络的技巧。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推广努力收效甚微。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人们对于网络的态度。如果人们不能开放地接受网络,人们就不会开始这些技巧上的修炼。

如果人们想要探索网络助益生涯,首先,学会公开分享;其次,学会和陌生人交朋友;其三:学会融入社群。做好这三点,很多事情会自然发生的。

做好这三点其实很不容易。学会公开分享,就要脸皮厚,包容自己的不足。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公开分享的内容,不一定百分百正确。如果不分享,那么我们就无法获得反馈,无法吸引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无法厘清学习迷思,跨越成长困境。

随着时间推移,你在网络上的足迹越来越多,你能坦然地接受过去不完美的种种公开分享吗?看见成长的自己,其实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人们对于网络的态度,也和人们是否信任陌生人有关。同样,这也需要厚脸皮,敢于直接给陌生人写电子邮件,敢于在社交网络上和陌生人互动,不要害怕被拒绝。

最后,就是珍惜自己的时间,最取巧的办法,其实就是把网络时间投入到社群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社区,好好把它当做成长熔炉。

Q:你经常说「青年社区就是成长熔炉」,你怎么看待青年社区在青年成长中的作用?你自己的成长熔炉是哪些青年社区?它们对你的个人成长起到哪些方面的帮助?

我的分享中提了好多青年社区,从最早的网络广告先锋、品牌几何,到中文网志年会、TEDtoChina,近期的新四年等等。除了知识学习和人际拓展,自我思考和他人反馈给我很多启迪。

我参与中文网志年会(CnBloggerCon)这个社区好几年时间。2005 年,第一次中文网志年会在 11 月 5 日-6 日举行,巧合的是 5 号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以后每年年会都是在 11 月初第一周左右举行。因为 Cnbloggercon 的这段历史,可以折射出网络自由文化在中国传播发展的一段历史,作为亲历这段历史,同时也在观察和思考这段历史的人,这种认识对我有很大的推动力。

同样的认识,也体现在 TEDtoChina 的这段时期。2010 年,TEDtoChina 项目荣获奥地利电子艺术节 Prix ArsElectronica 2010 荣誉奖。评委给我一些反馈,说这个项目只是中国实践,但不具有全球意义,这个反馈对我的触动挺大的。

此后,我依然参与 TED 中国社区的活动,但是逐渐把注意力放在 TED/TEDx 的全球成长上。当大家在学习 TED 上的伟大创想时,我把 TED 自身的开放创新作为一个伟大创想来学习。

从 TED 案例中我提炼出公民集展、开放品牌、混合媒体等趋势议题,进而留意全球范围内其他的类似实践,也观察类似实践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例如我一直在观察 Startup Weekend 创业周末,Human Library 真人图书馆等项目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

在运作新四年项目时,我刻意尝试了过去我没有实践的一些做法。虽然项目后来失败,但是整个过程很意外地给我很多启发,个人收获很大。我甚至还和一位关注这个项目的友人进行深度对话,彻底地剖析自己的心路历程。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一位助理教授的微博曾这样写道:

其实,说「西方人关系简单」是中国人乃至海外华人的一种误解。大部分华人没有进入社会主流阶层,只是埋头作技术,不了解内情(绝无鄙视的意思,人各有所长)。在美国,内斗频繁且激烈,大部分主流精英用 30% 精力工作,要用 70% 的精力排除异己,拉拢同僚,美其名曰 networking ——建立人际网。

Q:老师怎么看待这样的观点,不同行业之间会有不同的交流现状吗,如何走进主流社会文化?

中国人讲关系,外国人说 networking ,从学术上讲,就是社会资本。大家可以看看这方面的书。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社会资本的运作不同。善用网络,其实除了善用互联网,还有善用社会人际网络的意思。所以《网络科学》之类的书籍,强烈值得推荐。

Q:您对开智校友们开展「个人学习部落」实践有什么建议,可以将开智校友会的资源发挥到最佳。

阅读「个人学习部落」的文章,通过填写社会化学习活动记录卡,记录下谁给你灵感和启发、你做了哪些后续行动。在填写多了之后,慢慢就会改变你的思维模式和习惯。 

话题:



0

推荐

开智学堂

开智学堂

476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开智学堂专注于培养未来的创造者,在这里你可以与小伙伴一起学习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创意写作等 21 世纪人才所需的技能。

文章